《诗经》里的植物:草木中人
2017/11/2 10:26:26王张应收藏
少时,猜过一个字谜。谜面:“草木中人。”毫不费劲说出了谜底:“茶。”猜谜之趣便是这样,在谜面上琢磨,往往费尽思量,一经说破谜底,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比如“茶”吧,说其字形,从“草”从“木”,“草”“木”间还有个“人”。人在草木间干嘛?很可能是采摘。说其字义,“茶”是一种草木类植物,有益于人,名列开门七件事,比肩柴米油盐。
不说别人,单说自己。生在茶乡,从小爱饮茶。几十年来,生活习惯改了不少,唯有一样无改,那是茶饮。每天早晨第一件事是烧水泡茶,几口热茶下肚,立刻神清气爽。倘若哪天早上没有饮茶,那一整天定会无精打采。
后来读书稍多,对茶多些了解。发现早期的茶并非现在的“茶”,是与它接近的“荼”。唐代以前没有“茶”,只有“荼”。那时,“荼”可念“涂”,亦可念“诧”或“槚”,后者即“茶”。唐代以后,“荼”“茶”分开,“茶”便是茶。
读《诗经·豳风·七月》遇“荼”:“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书上对“荼”解释为“带苦味的植物叶子,即苦菜”,更愿意将“荼”理解为“茶”。茶,何尝不是一种“带苦味的植物叶子”?这种理解于《尔雅》中找到了印证,《尔雅·释木第十四》记载:“槚,苦荼。”茶与人类食物同源。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远古时代,人类以采摘野果、捕食野兽为生,一不小心便会中毒生病,甚至死亡。部落首领神农氏决心品尝百草,以身试毒,验证哪些东西可食,同时寻求解毒之药。
一日,神农氏因刚尝过某种有毒之草,靠着树干迷糊了。不知过了多久,在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中苏醒,听到“嗤嗤嗤”水沸之声。神农氏挣扎移步舀水喝,发现原本的清水变成了黄绿色,且漂着几片绿叶。那股让他苏醒的梦中清香,正从锅里飘出来。
神农氏喝下那黄绿色汤水,初入口时有些苦涩,继而口爽,回味香甜。不一会儿,身上中毒症状渐渐消失,浑身轻松有劲。神农氏抬头仰望大树,见树叶与锅里叶子一个样,知是树上叶子落到了锅里。神农氏不知那树叫什么名字,只知其开白花,便叫它“荼”。
这种姑且以“荼”命名的植物,正是后来茶圣陆羽笔下的“嘉木”。《茶经》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野生茶树多为高大乔木。在云南,尚能见到直径一米以上、树龄1700余年的古茶树。
当然,如今一般茶园里茶树多为灌木。
国人爱茶饮,原因多样。从滋味上说,茶,苦中有甜,先苦后甜。仅此一点,便合了国人口味。而且,茶能养生,它生津解渴、利尿解毒,还提神醒脑、消除疲劳。从意味上说,茶能养心。它品性“清澈”,由“清”极易想到“廉”,故有“以茶养廉”之说。用于自奉,便是“粗茶淡饭”。宋代有位太医叫孙居昉,自号“四休居士”,“四休”即“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两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晋书》和《茶经》都记载了“陆纳杖俶”的故事:陆纳是东晋著名的廉洁之士,任吴兴太守期间,遇大将军谢安到访,仅备果品和茶水招待。
其侄陆俶觉不过意,便私自命人备下丰盛的酒席。谢安走后,陆纳大怒,责怪侄子铺张浪费,打他40杖。世间多些陆纳,茶才不至于让位于酒。
养廉之物方是养人之物。“茶”谓“草木中人”,草木养人,人离不开草木。
责任编辑:万佩琪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