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新时代,靠什么筑牢“天下粮仓”

2018/1/15 10:15:55粮油市场报收藏

2018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52.00

粮价市场化改革,不但要解决好目前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要高度重视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长远发展战略。  

粮食安全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新时期如何筑牢中国人的“天下粮仓”,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只是解决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更是国家粮食安全长远发展战略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农业1.jpg

依法治粮

管理“天下粮仓”,必须有法可依。新时代,须出台一部与国际接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法》,作为依法治粮的重要法律依据。  

管理“天下粮仓”,必须建立健全牢固的粮食安全管理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管理体系经历了5次变革,即1953年之前的军管民调制(军事管制,地方征粮),1956年的统购统销改革,1983年的粮食购销体制改革,1998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003年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每次变革,粮食管理机构都在逐步加强。然而近几年来,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出现被弱化和边缘化趋势,有的地区把粮食主管部门划归到了农委,有的地区划归到了发改委,有的地区划归到了工信局,有的地区划归到了商务局。因此,在管理职能被弱化的同时,专业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流失严重,职能机构远远不能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这一现象在市场调节能力逐步发挥作用后,因为不缺粮不断供,往往被地方领导所忽略。  

所以说,制定一部粮法很有必要,健全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更是应急之需。俗话说得好,曲路弯多,穿行误时。体制不畅,政令难通。谁来管粮,谁来治粮,体制和职责必须明晰。  

管理“天下粮仓”,必须压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自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各级政府主动部署,积极落实,严格考核,作用明显。但在工作实践中,必须逐步完善,补齐短板,压实责任。要真考核,严追责,不能名为考核,实为“揉合”,只要揉为合格便过关交差,让逐级考核工作流于形式。目前,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多数地区都把考核办公室设在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同级考核同级或下级考核上级就成了考核程序的短板。考核指标在上级,考核数据在基层。粮食播种面积是否真实?粮食产量是否准确?全凭当地统计、农业部门估算。由此可知,基层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直接决定着考核结果的真实性。所以,应建立国家层面的考核平台,让考核基数有据可查,让锁定数据不易篡改,从而真正压实各级政府应承担的粮食安全首要责任。  

守牢“红线”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整体是好的,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供需基本平衡,市场总体稳定。但着眼长远,由于粮食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水土资源紧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18亿土地“红线”极易被突破,粮食增产及供应面临极大压力,粮食生产进入新的爬坡期。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不变后,核心问题就是稳定不变的土地能不能保证稳定的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绝不能一叶障目,盲目乐观。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要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加强粮食生产政策扶持,确保土地“红线”不被突破,稳定粮食产能。  

政策引领

政策引领,笔者认为需解决好六个问题。  

一是建立起体制多元化、流通市场化、管理法制化新型粮食运行体系。粮食行业已经进入新的改革突破期,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联合、国有民营联合、产权重组,是下步粮企改革的主攻方向。  

二是坚持小麦、稻谷等主食品种收购政策的持续性,以保证国家掌握足够的粮源,实现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能力,激活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有效引领口粮生产和粮食产业发展。  

三是在粮食市场化改革情况下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让农民种粮有钱可赚,让会种田农民有利可图,让社会资本向粮食产业流动,千方百计调动种粮农民和种粮企业积极性。实践证明,粮价是引领粮食生产的“指挥棒”,期货是粮食价格的“风向标”。所以,国家在粮食生产每个周期前,要通过出台托市收购价格和规范期货市场,引领农业种植和产业发展。  

四是建立稳定的四级储备制度。  

如何消除粮食产区不缺粮不断供就不储备的麻痹思想,必须依法强化地方储备责任,依据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地方储备数量和质量,让四级粮食储备的数量确立、品种选择、定期轮换、经费保障、事权归属等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五是继续改革粮价补贴制度。今后粮食补贴应该向口粮生产倾斜,应该向粮食生产大户倾斜。同时,必须做到补贴精准,发放精准,防止地区统算和加权平均发放。  

六是加大粮食产业扶持力度。扶持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融资为补充,造就新型粮食产业集群,打造粮食产业精品工程,筑牢“粮安工程”。  

激发原动力

农民种地和企业收粮都在盯着市场,这恰恰说明市场要素是激发粮食生产的原生动力。政府如何利用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是一篇有分量的大文章。新一轮粮价改革必须解决好4个方面问题:实现粮食、油脂有效进口,让国内市场粮价回归到粮食供求的本来面目;不再新增过剩粮食库存,让产、销区粮食库存趋于更合理的水平上来;搞活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流通市场化,在保证国家粮食储备的基础上,彻底激活市场原生动力;确保种粮农民增产增收。  

目前,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到了关键期,传统种植业、收储业、粮食加工业正经受着新技术的挑战,优质粮食工程、粮安工程、现代粮食运输业、现代粮食服务业等行业急需高科技做支撑,急需研发机构与前沿产业作对接。所以,国家应该加大粮食科技方面的投入,就像国家研发上海洋山港现代化码头那样,设立专业科技机构,投入足够科研经费,确定主攻方向,不断研发转化,在短时间内改善传统储粮现状,甩掉麻袋、化纤袋、开放式散粮等高损耗运输模式,从而改变非专业承储、承运企业唱主角局面,使粮食储藏、加工、运输、包装、物流等行业尽快实现现代化和智能化。(徐瑞森)


责任编辑:武洋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