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三味
2017/8/2 16:24:49粮油市场报收藏
10年前的秋天,有幸游览了新疆葡萄沟。山坡上的葡萄漫山遍野,沟中间的葡萄长廊更是汇集葡萄之大成,绿叶下面那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悬挂半空,如珍珠,如玛瑙,如马奶,如绿宝石,红的、白的、紫的、翠绿的,令人目不暇接。葡萄架下,一位四五岁的维族小姑娘,在爸妈身后蹦蹦跳跳,红底碎花连衣裙包裹着吹弹可破的肌肤,两颗黑葡萄似的眼睛灵动可爱。看到我在拍她,竟然极为配合地摆起了各样的新疆舞POSE。
不知道那个小姑娘的名字,我称她小阿娜尔罕。因为喜欢《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也成为我心中最美的维族姑娘。“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这首歌旋律婉转悠扬、歌词真挚动人、演唱深情甜美,阿娜尔罕和边防战士克里木的爱情故事,常常拨动我这个老兵的心弦。
可能是新疆盛产葡萄的缘故吧,过去总觉得葡萄也像西红柿一样应该是西域传来的物种,直到遇见《诗经》中的“葛藟”,解释说“葛藟”就是野葡萄,方知自己孤陋寡闻,葡萄实在是我国原产物种。
《诗经·国风·周南·樛木》讲述了3000多年前的婚礼场面:一大户人家宾客咸集,小孩儿在村口张望,刚看见接新娘的车子就撒腿往家奔,边跑边喊:“新娘子到啦!”然后鼓乐齐鸣,幸福的“君子”搀扶新娘下车,亲朋们热烈吟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祝福一对新人像葛藟缠绕樛木一样互相依偎,不离不弃;像野葡萄结果一样多子多福,幸福美满。
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象中,葡萄多数时候是美好、甜蜜、富贵的象征。但有时候葡萄的味道也是酸涩、悲苦的。常言道“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可有时候吃到了葡萄心里也还是酸。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兼美食家、酿酒家苏东坡,估计是因为不爱研究如何做官,只爱研究如何炖猪肘子、酿葡萄酒,多次被贬官,从北方一路贬到海南。
官被贬了,自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惟有太原张县令还记得他爱吃葡萄,每年差人给他送点,为此东坡赋诗答谢:“冷官门户日萧条,亲旧音书半寂寥。惟有太原张县令,年年专遣送蒲桃。”吃着张县令送的葡萄,品味世态炎凉,看惯人情冷暖,妄自揣测,老苏心里应当是酸的。
要说最为苦涩的葡萄,还得回到《诗经》中去品。让《国风·王风·葛藟》带领我们穿越到3000多年前的一个夏日黄昏,黄河岸边乌云密布,一北漂流浪儿看到葛藤茂盛,互相牵扯,绵绵不断,触景伤情,想到自己远离父母兄弟、飘泊异乡,生活无着,禁不住大放悲声:“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这是何其屈辱、何其酸楚的痛苦哀声啊!漂泊流浪之人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失去亲情关爱的凄凉,是孤苦无依的寂寞,这种痛楚远比生活的困难、身体的劳累更甚。
昨日微信群中,独在异乡的我,见兄弟姊妹聚餐为舍弟庆生,方知早已进入农历六月。《诗经·豳风·七月》载:“六月食郁及薁。”薁,也是野葡萄的别名。按照时令,农历六月方是北方葡萄成熟季节。
可现在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鲜葡萄卖。
这年头,大棚搞乱了季节。生产方式的改变和运输的快捷,已经使人忘记什么季节应该吃什么瓜果蔬菜了。不知这是幸还是不幸?
作者王永圣 单位:国家粮食局
责任编辑:wjy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