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将戚继光 创新军粮供给
2023/7/13 15:02:58粮油市场报收藏
□朱晓平
戚继光(1528~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因军功官至左都督,后加太子太保、少保,卒谥武毅。他组建并率领“戚家军”扫除倭患,足迹遍布东南沿海。
在闽浙沿海,至今流传一种广为百姓喜爱的传统名点———光饼。至于这光饼的来历,则有许多的民间传说。
宁波人持“宁波说”,说是宁波慈溪一位老农,看到戚家军为追杀倭寇,来不及做饭,饿着肚皮作战,于是就联络村民,给鏖战中的士兵送去了中间有小孔、外面粘芝麻的咸饼充饥,属于“阿拉”首创;临海人认为光饼是临海麦饼的“升级版”,是临海百姓将原先的麦饼加厚送给戚家军的干粮;温州与福建毗邻,戚继光平定浙江境内的倭寇后,将由苍南、平阳等地入闽,当地百姓依依不舍,制作了许多麦饼给戚家军,鼓励他们早日剿灭福建境内的倭寇,光饼就有了温州印记;福建人一口咬定光饼是福建特产,是戚继光率军入闽后为解决军粮烤制的一种小饼,用麻绳串起来,挂在身上充当干粮,以节省时间方便打仗。
上述民间记忆,除了地域不同,对于光饼本身,虽说各地流派纷呈,但歧义不大:原料是面粉,外面或粘芝麻,中间有小孔,味咸。至于名字来历,清代道光至咸丰年间在福建作幕的浙江钱塘人施鸿保、清末浙江桐乡人陆以湉或许都说得比较中的。施鸿保在他所著《闽杂记》中说:“光饼,戚南塘平倭寇时,制以备军行路食者。后人因其名继光,遂以称之。”陆以湉《冷庐杂识》也记有:“吾浙市肆所售光饼,以戚少保继光兵间遗制得名。”由此可见,光饼实际上是戚家军的军粮,而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由民间制作赠送,经戚家军完善后当做军粮,后又返回民间,成为百姓钟爱的美食。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戚继光从山东沿海调到浙江,任浙江都司佥书,第二年提拔为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统领三府抗倭。
浙东沿海岛屿罗列,犬牙交错,陆上水田丘陵,江河密布,地形上不利于大部队作战。初到浙江,戚继光打得很不顺手。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救援不及,还好,因为道路险阻的缘故朝廷没有降罪。不久会合俞大猷部,将汪直余部围困于岑港。由于久围不下,戚继光受到免除官职的处分,戴罪讨倭。不多时倭寇突围逃走,另一支倭寇又焚烧劫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没有战功,而且有勾结敌寇的嫌疑。有关部门正准备拿他是问,很快又因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官职,转任台州、金华、严州三府。
据《元史·兵二》记载,早在元末,倭寇就开始侵扰中国东南沿海。此后几十年间,北起辽东、山东,南至闽、浙、粤东沿海,经常受到倭寇骚扰侵犯。倭患殃及建国不久大明王朝的稳定和沿海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朱元璋下令在沿海地区广建卫所,筑城以防倭寇。浙江一地在明代共建有11卫31所计42处。卫所的作用有点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扫门前雪,倭寇来袭,只要赶出辖区范围就鸣金收兵,很少“宜将剩勇追穷寇”。
面对三次败绩以及缺乏战斗力的卫所兵,戚继光认识到“倭非大创尽歼,终不能杜其再至”。于是招募三四千义乌矿工为主体的新兵组成“戚家军”,创新阵法,教以适合水田地区作战的“鸳鸯阵”,并创立水师,便于运动战、歼灭战。
师行粮从,军事所先。部队战斗力提高后,还必须解决军粮供给问题,所以戚继光提出“必队设火头,行锅负之以随军”。但倭寇狡猾异常,东流西窜。戚家军要聚歼倭寇,常需长途奔袭,有时为诱敌深入,还要深入海岛设伏,部队埋锅烧饭,费时费力,又容易暴露目标。看到老百姓送来的咸麦饼,又好吃又能较长时间不变质,戚继光灵机一动,命令军需官在每个麦饼的中间用筷子戳一小洞,再用绳子穿起来,发给每个士兵挂到盔甲上自行携带,这样既既减少部队非战斗人员,肚子饿了又能随时取食,后渐渐得以推广,成为戚家军的制式军粮。
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啃着继光饼,在浙江台州转战一个多月,先后发起桃渚、新河、海门、太平等九大战役,九战九捷大败倭寇,史称“台州大捷”,打出了戚家军的威名。
东南沿海倭患渐次平息以后,隆庆二年(1568年),北方战事吃紧,明穆宗调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为统一军令,未几就任命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
在蓟州任上,戚继光加强防务和练兵,还创造性地创设了辎重营,专门用来加强军粮保障。戚继光创立的辎重营,每次载重可供1万人马3天的粮食,每位士兵出征时再自带3天干粮,6天的军粮就有了保障,到第二轮辎重营后续跟进,基本就能达到“师行常饱而敌忾不销”的战略目的,因此成为军队编制和后勤保障方式的一大革新。1570年后,鞑靼军3次发兵南犯,皆以失败告终,随后十余年,明北部边境基本保持了安宁,这与戚继光创立的辎重营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军事家,戚继光除了注重实战,还善于理论总结。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于戎马倥偬中写成《纪效新书》,系统梳理了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的经验。在蓟镇练兵时,又结合实际撰著了《练兵实纪》。两书合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丰富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宝库。
责任编辑:莉莉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