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这片良田:记种粮青年方国永
2024/5/14 16:00:56匿名收藏
□方进我的家乡在安徽省庐江县洋河村,盛产水稻,兼作小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集体作业,每天由队长吹哨,集中统一上工。清明前后,乡亲们便牵着牛驮着犁耙走向田野,将长满红花草的稻田深耕一遍,将泥土耙碎耖平,灌上水,撒上稻种。谷雨后,待秧苗长得根粗叶绿时,移栽到大大小小的水田里。“一把青秧趁手青”,转眼间,整个田野便成为绿色的海洋。
分田到户后,人均不到两亩田,各家各户从耕田、播种、插秧到割稻,用不了多少工时就能完成。年轻人不愿意守着这几亩土地过日子,靠种田养家活口远远不够,更别说发家致富了,于是纷纷外出打工,家中的田地丢给老人耕种。随着老人们年岁越来越大,很多田亩开始撂荒,有的改变了用途。在外出打工潮过后,有一个年轻人没有走,留在村里,承包土地种粮,守护这片良田,他叫方国永。
一
正是耕耘播种季节,乡村到处树草丰茂,翠竹青青,百鸟欢歌,花香四溢,一派蓬蓬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沿着村道驱车来到田野,小时候跟着父辈栽秧割稻的情景历历在目。尽管承包大户采用的是机耕,但丘陵地区有的地势平坦,有的是梯田,很难做到割田成方整齐划一,田块的形状大体还是几十年前的模样。
方国永接到我的电话,从远处骑着电动车沿着窄窄的田埂疾驰而来,并领我来到田野中间的一排简易工棚,那是他管理田园的临时住所。方国永告诉我,他租地种粮已经7年了,目前承包了5个自然村400多亩稻田,一半种双季稻,一半是麦稻轮作或虾稻共作。极目远望,田野上已是绿油油的一片,近观眼前,秧苗却稀疏、细短,有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觉,这与昔日人工栽插秧苗根深叶茂的情景相差甚远。
方国永介绍说,现在种稻采用的都是撒播方式,不用先育苗后移栽。撒播稻种主要靠无人机,有时打田和播种交替进行忙不过来,就临时请几个人帮忙撒播种子,人工播种不均匀,经常需要补栽秧苗。
“收成怎么样?”我问道,方国永介绍说,双季稻能打七八百斤,单季也能产1300斤。“种子从哪里来?”方国永说,主要从农技站购买,有时也从种粮农户家里买一些。他指着一块秧苗稀疏的水田说,这就是从农户家买的种子,质量较差,长势不好,产量肯定打折扣。“稻子打下来卖给谁呢?”方国永说,收割机一边收割一边出稻,当地的烘干中心到田头收购,虽然水分高价格低一点,但省去了晾晒和运输的工夫。
在方国永承包田的外面,有一位老农在用手扶拖拉机耕田,我上前搭讪。老人70多岁了,问他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自己种田,没将田亩租给方国永?老人说,他家的田大都已租给方国永了,留下几亩,闲着没事自己种。方国永说,在流转田亩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农户将一些平坦规整的好田留着自己种,离家较远或边边角角的差田租给承包大户。方国永打趣道,不着急,等老人做不动了会把田租给我的。
“这么多田一个人能忙得过来吗?”我问道,方国永说,耕田、播种、收割,他一个人基本就能解决,平日里田间管理由父亲帮忙照料。他指着不远处一块水田说,父亲正在那里喂虾子呢。
二
简易房周围有几个田里的水比较深,看上去像池塘,不见秧苗。方国永说那都是虾田,正在养小龙虾,等虾子出售后再种一季晚稻。
方国永父亲从农用三轮车上卸下一袋袋虾饲料,倒进一个安装有小电机的塑料筒中,踏上田角一块简易小木船。说是木船,其实就是普通门大小的泡沫板上面加一块木板。他轻轻一点长长的竹竿,小船就向水田中间驶去,开启筒上的电机按钮,颗粒饲料像喷泉一样喷射而出,雨点般洒在水面上……方国永说,小龙虾喜欢昼伏夜出,夜晚出来活动觅食,所以,最好在傍晚时候投放饲料。
现在正是小龙虾快速生长阶段,每天都要投喂,赶在龙虾集中上市前卖个好价钱。
水田四周放了很多网笼,不用诱饵,小龙虾自然会往笼子里钻,方国永每天早晨天没亮就起笼,挑出个头肥大颜色深红的龙虾,到几公里外的集镇上去兑卖。
提起养小龙虾,方国永有很多酸甜苦辣。
在承包田亩种粮之前,他曾经养过小龙虾,从虾塘改造到购买虾苗、饲料,投入了不小的成本,由于没有养小龙虾的经验,加上遇到汛期涨水,小龙虾大多被冲跑,损失惨重。虽然没有获得成功,但交了学费买了教训,为稻田养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如今,虾稻共作是一种很好的种养方式,方国永用200亩水田养殖小龙虾。在四周挖了50公分深、1米多宽的水沟,待小龙虾出售完、
田里的水退去后,留下的小龙虾自然会爬到水沟里去,田里开始种植晚稻。
方国永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田里观察一下小龙虾进食情况,看看是否有异常。我饶有兴趣地跟着他,头戴顶灯,聚焦田边的水草丛,在方国永的指引下,观看小龙虾进食状态以及争食打架的有趣场景。
三
午后,接到方国永电话,说要去给秧苗打药,问我去不去。好啊!顷刻,方国永开着面包车来接我。说是面包车,其实是改装成了农用专车,除驾驶室能坐两人外,车厢里全都放着机器,主要是无人机、蓄电池、塑料筒和各种药品。
到达田间,方国永从车上搬下无人机和药品,先将各种药品从瓶中倒进装有清水的筒中混合,仔细看,分别是噁唑酰草胺、仙阔拿、思普丁、异噁草松、氰氟草酯。方国永说这些药品都是除草剂,不同的草需要下不同的药,特别是稗子,与稻子外形极为相似,生命力比稻子还要强,在秧苗生长吐穗阶段,稗子最容易争夺养分,用氰氟草酯效果最好。打过除草剂后,如果秧苗遇到病虫害,还需要打杀虫剂。
药品配好后,将药水倒进无人机的机箱中,一次能承载60升。方国永检查了一下无人机的各个部位,拧紧水箱盖,确保飞行安全,然后开始在手机上操作,并让我倒数五个数:54321,起飞!顷刻,无人机上四个螺旋桨“呜呜”地旋转,高高飞起,顺着田埂内侧依次飞行,到达秧田那头又折回,药水均匀地喷洒在秧田里,直至整个秧田喷洒一遍,无人机准确地回到起飞地点降落。
真有趣!无人机如何做到的呢?方国永告诉我,他事先围绕需要打药的秧田走了一圈,每个角落都走到,用手机给无人机作业定位,起始的点位、飞行的高度、折返的宽度,秧田中哪里有电线杆需要绕行,无人机都记在“脑”中,精准运行,毫无差错。
无人机的用途可不止如此,撒播稻种、施肥都靠它,它是方国永的好伙伴、好帮手。自从有了无人机,他对扩大规模种好田决心更大、信心更足了!
四
一连几天,我都跟着方国永到田间陪他工作,看他劳动。
方国永今年新租了几十亩田,准备种一季杂交稻,这几天需要翻耕一下。他新买了一辆140马力的打田旋耕机,正好试试效果。方国永让我坐进驾驶舱感受一下,好主意!爬上一人多高的驾驶舱,司机边上有一个窄窄的座位,说是专门留给田地主人引路坐的。虽然坐上去并不舒适,但是居高临下,巡视田野,仿佛这一片天地都在我们的掌控驾驭之中。
从机耕路转到田块时,需要越过一个田埂然后下坡,我担心旋耕机会不会侧翻或者卡住。方国永说,旋耕机性能很好,这点坡度没有问题。田块紧邻山坡,高低不平,有的地方碎石嶙峋,有的地方又泥泞不堪,田间坑坑洼洼,杂草丛生,看得出已撂荒多年。
方国永观察了一下地形,心中已有了翻耕的程序和路线。他紧握方向盘,并嘱我坐稳,旋耕机开始颠簸,这个庞然大物几个来回就将整个田块翻耕一遍。方国永调整旋耕机的工作状态,将新翻的泥土打碎刮平。他一边操作,不时回头看看旋耕机是否耕到每个拐弯抹角处,尽量不留死角。这使我联想到耕田方式的转变,从原始的人耕牛犁,到手扶拖拉机耕田,再到现在的旋耕机打田,农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旋耕机完全代替了犁、耙、耖等传统农具,而且力大无比,效率极高。
方国永说这么大功力的旋耕机方圆几十里都没有,在完成承包地翻耕外,他还经常给其他承包户和零散农户帮忙打田,有时村里的田块需要翻耕,他还义务出工出力。
方国永一边打田,一边播放着音乐,那是他从网上下载的自己喜爱的歌。平日里一个人耕田,听听轻快的音乐,心情愉悦,忘却辛劳。
我坐在驾驶舱内,一边欣赏方国永的操作,一边拍着小视频,记录下新一代农民耕田劳动的场景。方国永不好意思地望着镜头,黝黑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不知何时,在旋耕机的后面,飞来一群白鹭,落在田间,嗅着新翻泥土的馨香,捡食泥土中的泥鳅、黄鳝和虫子。阳光下,绿树、青草、黑土、白鹭、新型打田旋耕机,构成了一幅现代农耕图。我站在田埂上,迫不及待地拍下这幅充满生机活力的美丽画面。
责任编辑:周静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