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林则徐 垦荒开渠造福新疆

2023/7/27 14:55:14粮油市场报收藏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清朝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林则徐在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大力开展禁烟运动,向侵略者展开了英勇斗争,被人们尊为民族英雄。。他又以花甲之年,遣戍新疆,致力垦田水利,为开发新疆作出了贡献。

只要去伊犁,无论是出差还是游玩,我都要到惠远城(今霍城县惠远镇)内的伊犁将军府去转一圈。在这座清代的四合院里,看一看参天的古榆和葱郁的白杨,嗅一嗅花草的芳香,再打捞一段旧时光里的岁月。最后,默默伫立于那两门森严的大炮前。不知为什么,每当这个时候,我的思绪就像是插上了翅膀的小鸟,总会穿越千山万水,飞往100多年前的那片海滩,去感受虎门销烟的恢宏气势,去一睹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凛然正气和他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

说实在的,这两门大炮与虎门销烟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我不清楚。但它见证过这位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在新疆的三年谪戍生涯,却是事实。因为,这座古城有林公挥洒的辛勤汗水,这座庭院也有他留下的深深足印。

初到新疆

1842年12月10日(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九),伊犁惠远。

十二月的新疆,已是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的严冬时节。然而,这一天的惠远城,却异常晴朗,阳光照在身上还有一点暖暖的感觉。经过了四个月的艰苦跋涉,走过了上万里路途的林则徐和他的两个儿子,终于从古都西安来到了他的遣戍之地。望着蓝蓝的天,感受着明媚的阳光,他的心里泛起了一丝暖意和感动,一路的劳顿和疲惫似乎也消解了不少。

也许,从那一刻起,他就爱上了惠远,爱上了它的蔚蓝与明净,爱上了它的苍茫与辽阔,更爱上了它的纯朴与热情,心里就有了想为这里的老百姓做点什么的愿望,全然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被革职被流放的“罪臣”。

伊犁垦荒

一开始,林则徐只负责掌管将军府的粮饷事务。工作比较单一、轻松。这是伊犁将军布彦泰对他的体恤和照顾,也是敬重他人品的一种方式。但是,一向以忠贞报国为己任的他何以能安享这份清闲?尽管被冤屈,被贬谪,被流放。

于是,他自己给自己加码。他开始查阅资料,想尽快了解新疆,熟悉新疆当时的现状,尤其是屯田戍边这一块。那段时间,他每次与好友黄冕见面,所谈“皆御夷之事……及塞上屯田水利,中外地形,南北水土之胜,往往至夜分始散”。

林则徐一向视农业为根本,早在任湖广总督时就已经开始研究屯务问题了。1838年(道光十八年正月十九),他在上奏朝廷的《清查苗疆屯防事宜酌议条款折》中,就从清屯田、清佃欠、清支销、清借款、筹归补、申边禁、移屯员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他对整顿湘西苗疆屯务的主张和建议。湘西屯务的实践,为他在新疆屯田备边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尽管如此,他在手辑《衙斋杂录》一书时,还是详尽摘录了清代尤其是道光年间新疆屯田的成案资料,为日后的屯垦事业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春,在林则徐的倡议下,刚刚开始化冻的伊犁荒郊迎来了浩浩荡荡的开垦大军。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在惠远城附近三棵树、红柳湾开垦土地33350亩,安置汉民570户;在阿勒卜斯开垦土地161000亩,安置维吾尔农民500余户。

此次垦荒成绩显著,极大地改善了自嘉庆以后耕田面积不断缩小的现象,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兵粮不足的问题,还增加了人口数量。闻讯后的道光皇帝龙颜大悦:“西陲地面辽阔,隙地必多。果能将开垦事宜实心筹办,当可以岁入之数,供兵粮之需,实为经久有益。”随后强调:“伊犁地处极边,兵粮民食,必当计及久远,当以开垦为第一要务。”初战告捷,林则徐立下了汗马功劳。《清史稿》记载:“布彦泰新疆开垦,胥赖林则徐之擘画。”接着,林则徐将目光对准了下一个目标———惠远城东的阿齐乌苏(即今兵团四师可克达拉市六十六团至伊宁市巴彦岱镇附近),那里有10万余亩废弃的荒地。前任伊犁将军松筠曾调拨八旗兵丁屯种,但因缺乏水源而废弃。重新开垦,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开渠引水。

此前,我与许多人一样,只知道林则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却并不清楚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治水专家。他曾主持治理过长江、黄河、吴淞江、黄埔江、娄河、白茆河和海塘等水系工程。在治水方面,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建树。

此次拓荒,他认真勘察,仔细筹划,拟引哈什河水进行灌溉。哈什河是伊犁河的支流,水流丰沛,若能引进,将一劳永逸,福泽后世。不过,工程浩大。林则徐采用“分段承修”的施工原则,并亲自认领了其中最艰巨的龙口首段工程。当时,清廷没有经费投入,他就与当地官员绅民共同捐资。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5月,他和众人一起开凿引水道,钉桩抛石,建坝筑堤,历时4个月,用工10万余,至当年9月,一条宽三丈到七八丈,深五六尺到一丈多,长六里的渠首宣告完成。接着,其他渠道也相继完工,并与之相连。

这条渠,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林公渠”。在后人的不断扩建中,它已延伸到如今的400余里,流经之处,100多万亩良田得到灌溉和滋润。林公渠已实实在在成为人们眼中的生命渠。

短短两年时间,林则徐在伊犁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才干。布彦泰倍加赏识和钦佩。他上奏道光皇帝:“赋性聪明而不浮,学问渊博而不泥,诚实明爽,历练老成……平生所见之人,实无出其右者。”道光帝称赞:“所办甚属可嘉。”

南疆勘地

伊犁垦荒的成功效应很快辐射到了天山以南,各地纷纷奏请开垦。为了核准可开垦地亩,林则徐被派往南疆进行实地勘查。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10月,从龙口工程下来还没顾上喘口气的林则徐,便匆匆离开生活了两年的惠远城,取道乌鲁木齐转赴南疆。在喀喇沙尔(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与办事大臣全庆会合后,开始了他们的履勘历程。本着就近顺道的原则,从库车开始,一路向西,至乌什、阿克苏、英吉沙、和阗、叶尔羌、喀什噶尔,最后向东折返,勘查喀喇沙尔。

新疆地域辽阔,各处荒地大多距城较远,有些甚至远在200里之外,往返一次就需要三四天时间。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则徐就携带帐篷、粮食、被褥,白天丈量土地,勘验土质,夜晚留宿漠野,谛听风声。这样的风餐露宿,这样的勘测之旅,对于一个花甲老人来说,不可谓不苦,不可谓不难。然而,在林则徐的眼里,这样的生活并不全是苦难。从他写给全庆的诗中就能一观端倪:“蓬山俦侣赋西征,累月边庭并辔行,荒碛长驱回鹘马,惊沙乱扑曼胡缨,但期绣陇成千顷,敢惮锋车历八城……”字里行间有诸多的艰难,也有他立志开发西部的一腔豪情。

新疆干旱少雨,坐落在沙漠边缘的南疆更是如此。为了使开垦的土地得以长久耕种,林则徐每到一处,都坚持把勘地与勘水并举,甚至把水列为先决条件。勘查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悉心指导,帮助完善。叶尔羌新垦地和尔罕,土地肥沃,但与西北、东南两条大渠相隔五道沙梁。

林则徐查看了试挖的渠道后指出,这里的渠身为沙土质地,恐有阻遏渗漏之虞。应“于沙梁冲要之处砌护块石,挖钉排桩,则沙土自不至坍卸入渠,而渠道亦愈刷愈深,良田足资灌溉”。喀什噶尔垦地所引用的锐列普曲克河之水,水量充足,“惟水性浑浊,日久不免停淤”。林则徐及时提醒相关人员:“所有渠工坝座,尚须加以岁修,乃可永资利用。”在喀喇沙尔查勘时,林则徐发现其中一处支渠“漏未估计”,便帮助重新规划,不仅完善了渠道网系,还大大节省了工费支出。

一年的时间里,林则徐与全庆二人,行程3万里,足迹遍布南疆八城,勘地60余万亩。

在林则徐的推动下,南疆垦荒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原来荒无人烟的地方,出现了新的绿洲和村落。比如和阗达瓦克,开垦一年后,除砂碛冈梁之外,均已搭建房屋,大片的农田被庄稼覆盖,俨然一蓬勃兴旺的大村落。比如叶尔羌的巴尔楚克,原本死寂一片的戈壁荒漠,通过“纠工筑城,开渠引水,招民种地”,“不数月而成街市……穷民携眷安家,以为乐土”。

林则徐以戴“罪”之身,遣戍新疆三年,竭尽全力开荒造田,才有了“大漠广野,悉成沃衍,烟户相望,耕作皆满,为百余年入版图未有之盛”。(华丽,作者单位:农发行新疆分行)


责任编辑:莉莉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