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提梁
2018/6/14 14:58:16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盉,调味也。”是用于调和酒味浓淡的器物,盛行于商、周,延续至战、汉时期,其间形状多有变化,但一般均为深腹、有盖,前有流、三足或四足。商周时期的盉后面都制有执手(类似现代的茶壶手把),有的还在两侧捏塑有双贯耳,可以穿绳提起。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工匠们直接在盉上设制了提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我收藏的这件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提梁盉,高16厘米,腹部直径20厘米,足高4厘米,整体呈扁鼓圆状,上方有一弓形扁提梁,盉口有盖,中央还捏塑有一只小鸟头,栩栩如生。下方有3只蹄形矮足,通体青釉,青中泛黄,盉体划画有水草纹、水波纹等纹饰,简洁明快。前方流水处捏塑有一个的兽头,圆嘴、双角,盉体看上去像一只负重爬行的神龟,又像是一只浮游在水面的海龟,符合这一时期以仿生为主的制作特点。
由于战国时期原始青瓷的制作工艺和烧造水平不高,提梁盉作为仿青铜器的酒具显得比较简单粗糙,皇室和王公贵族认为它没有青铜器高贵典雅,所以较多为朝廷官员和富商使用,而酒肆和普通殷实家庭更多使用的是廉价实惠的陶制盉。盉既是实用器也用作祭祀器,它的样式和形制对后来两晋时期出现的鸡首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是鸡首壶的雏形。
作者单位:中储粮西安分公司
责任编辑:职钊立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