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体系保国家粮食安全
2019/7/24 9:27:56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黑龙江省拥有耕地面积2.2亿亩,年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7月23日,由中国气象局主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承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走基层看气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黑龙江省。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及中国气象报、黑龙江日报等10余家媒体记者参与活动。记者在当天的采访中获悉,近年来,黑龙江省气象局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建设,逐步构建了“五抓五保”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机制和作业体系,地面增雨防雹规模等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居全国首位,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水平位列全国前列,为黑龙江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黑龙江省气象局副局长高玉中介绍,黑龙江省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在全国最早开展飞机、高炮增雨防雹实验。作为农业大省,干旱、冰雹等灾害在黑龙江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同时作为林业大省,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森林火灾,而作为农业抗旱防雹、森林防火扑火重要手段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多年来,在农业抗旱、防雹,森林防火、扑火,水库蓄水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2018年,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入《中国气象局人影三年行动计划》终期评估业务安全“双优”行列,全省完成固定作业站点标准化建设达84%,省市县三级人工影响天气布局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黑龙江全省拥有446部火箭、849门高炮、712个标准化作业站点遍布乡镇村屯以及农场林场,人工影响天气从业人员4000多人,组建了7支应急机动人工影响天气机动作业队伍,拥有一架空中国王350型和一架运-12型增雨飞机,常年开展应急指挥作业,还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耕云”计划,在抗旱增雨、防雹减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冬季增雪、预防性增雨作业,来增加土壤墒情、降低火险等级,开创生态修复式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新方式。(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刘超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