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拜谒张衡墓

2019/7/15 10:22:12粮油市场报收藏

  我在美国客居期间,孩子陪我参观联合国大厦。在大厦工作的有位中国老乡,他一听说我是南阳人,就热情地称呼我为“南阳星”。

  我想他这样称呼我是因为我名字里有“星”字,开玩笑语。其实则不然。他给我们解释,南阳有位世界公认的“科圣”张衡,汉朝时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国际有关组织将编号“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将编号“9092”的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将月球背面的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山”。听他这么一说,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南阳作为一座地级城市,在浩瀚的宇宙星河,已经拥有了命名“两星一山”的至高殊荣,焉能不自豪?这份光荣来自汉代的张衡,不由地对他生出无限的崇敬!前天回老家消夏,特约老同学陪我去50里开外的石桥镇小石桥村,拜谒张衡墓和张衡博物馆。我们驱车来到村里,有位老者一直引领我们到博物馆门口,并主动介绍说,张家汉朝时是石桥的大户,他爷爷张堪,自小就聪明异常,是个神童。当时被朝廷任命为四川太守,他爷爷是个好官,不贪不占,还教当地百姓种植玉米和小麦,把石桥的种地技术都传给四川百姓。四川百姓编歌谣称颂他爷爷:“张君为政,其乐无穷。”后升官调走时,他只有一辆破牛车,一卷铺盖,真正做到了廉洁为公,爱民如子。

  我说:“老先生,你光说张衡他爷爷,说点张衡吧。“他说“中,中,张衡比他爷爷还能哪。”张衡小时候学习特别用功,从小就会写文章。他16岁离开家乡外出游学,自学五经、贯通六艺,还特别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他当时制造的地动仪和浑天仪,外国都没有。

  说话间,我们来到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我仔细看了张衡的地动仪和浑天仪模型,为张衡当时的精美设计赞叹不已。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浑天仪是世界上的第一台。他是世界科学界公认的“科圣”。

  在博物馆参观时,我思考着另外一个问题。张衡不愿做官,但朝廷知道了他的才学非让他做官。公元111年(永初五年),汉安帝公车特征他进京,拜为郎中,再升任太史令。在此期间他研究阴阳、天文历法,制作地动议、浑天仪等等。任此职前后达14年之久,他的许多重大科学研究都是在这一阶段完成。有的重大科研项目不是仅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更需要朝廷的大力支持。由此推断当时汉安帝在支持张衡科技研究项目上是功不可没的。另外,史书记载,有位叫邓骘的大将军很欣赏张衡的才华,并大力支持张衡的科研事业。

  张衡是个全才,他的文章写得好,绘画艺术也出类拔萃。他是公元一、二世纪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两京赋》站在皇朝危亡的高度大声疾呼,有着极其高超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像张衡这样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文化史中实属罕见。

  张衡有言:“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这些箴言是古代贤哲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镜鉴价值。

  在张衡的墓碑前,我点燃三炷高香,并向这位伟人三鞠躬!就要离开时,我突然想起了法国思想家圣西门《寓言》中的一段话:“假若法国突然失去50个优秀的科学家、军事家、民用工程师和手工业劳动者,法国马上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因为他们是对社会最有用处的人。”愿我们的社会培养和造就出千千万万个新时代的张衡!











责任编辑:周栋梁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