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守护网络“净土”,别让网络谣言“拖垮”企业

2025/5/20 16:04:45匿名收藏

近期,素有“中国超市天花板”之称的胖东来陷入舆论争议。4月初,抖音网红“柴怼怼”发布视频,称胖东来的玉石生意“以低成本赚取暴利”“3万元玉石不如同行3000元货色”。面对突如其来的恶意攻击,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抖音平台接连发声,不仅痛斥恶意造谣行为,更直指平台监管缺位。

虽然事件后续有相关部门介入查证为胖东来正名,同时抖音已下架29条涉嫌侵权视频,并限制账号投稿权限一个月,柴怼怼向全网道歉,但对胖东来造成的伤害已成既定事实。这也再次凸显出众多企业在面对网络谣言时的无奈与困境,当网络空间成为信息传播的“高速公路”,谣言滋生的速度与破坏力也呈几何级增长。

据公开数据显示,仅在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依托“净网2024”专项行动,就办理网络谣言类案件2.7万余起,依法查处造谣传谣网民3.1万余人,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19.9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多达156.2万余条。尽管如此,网络谣言依旧层出不穷,众多企业深受其扰。

image001.jpg

谣言传播极快平台算法成“帮凶”

在互联网信息洪流中,胖东来遭遇的舆论风暴,不过是企业对抗网络谣言的冰山一角,各行各业都充斥着大量的谣言。去年,农夫山泉遭遇了铺天盖地的谣言攻击,从产品包装到公益行为,再到创始人形象,各种谣言甚嚣尘上。

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领域,更是成为谣言的重灾区。“鲜面条含硼砂”的危言耸听,“味精致癌”的伪科学论断,“海天双标”引发的舆论漩涡等,每一个谣言都精准踩中消费者的恐慌情绪。粮油食品企业金龙鱼多年来也一直是各种谣言的受害者。诸如“金龙鱼转基因有害健康”“金龙鱼煤油混装”“金龙鱼是地沟油”“勾结外资垄断中国市场”等荒诞言论,尽管多次被辟谣,却依然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和某些论坛中反复传播,甚至被部分人当作“真相”继续扩散。

网络谣言为何能以如此惊人的速度蔓延?根源在于流量经济的畸形生态。当“流量至上”成为部分网民、自媒体的生存法则,与公众生活紧密关联的企业,反倒成为造谣者的“流量密码”。除此之外,为造谣者提供发言空间的互联网内容平台也难辞其咎,平台的“推荐算法”更是部分网民和自媒体利用“流量密码”造假的直接原因。

算法推荐本可高效触达消费者,精准满足需求,但一旦被滥用,就会成为负面情绪的放大器。它通过抓取用户情绪波动,不断推送刺激性内容,加剧信息茧房效应,让网络空间沦为极端言论的发酵池。在这种机制下,裹挟着情绪化表达的谣言迅速裂变,而真相的澄清,因缺乏爆点,往往淹没在信息洪流中。平台审核内容时,面对海量信息,也常常力不从心,无法及时遏制谣言传播。

如此畸形的传播生态,正在一点点侵蚀市场经济的信用根基。这也难怪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等企业家,会向平台愤怒喊话,表达对平台治理缺位的不满和失望。

辟谣难止谣背后暗藏黑色产业链

令人费解的是,为何自媒体发布的不实信息,经过官方辟谣后谣言仍在大量扩散,甚至愈演愈烈?农夫山泉逐一澄清20条谣言,提供了具体的证据和来源,但仍遏制不住来势汹汹的谣言。引发社会广发关注的“罐车混运食用油”事件,国务院公布的调查结果证明金龙鱼品牌在油罐车运输事件中未出现违规情况,却并未浇灭“金龙鱼煤油混装”等谣言的火焰。再到最近,胖东来主动公开财报、毛利率、质检报告等关键数据自证清白,仍旧抵挡不住“柴怼怼”的恶意诋毁。

这些看似偶然的舆论风波,往往隐藏着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流量狂欢”谋取私利的真实意图。谣言的背后,是一条由网络水军、“黑公关”等多方参与、分工明确的黑色利益链条。在利益驱动下,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制造并扩散谣言,损害企业合法权益与公众认知判断。

通过编造虚假信息,造谣者借助知名企业的热度吸引流量,进而实现个人牟利:有的形成了“造谣引流—直播带货”的变现闭环;有的则充当商业竞争中的“枪手”,帮助他人或自身扫清市场障碍;更有甚者以持续曝光所谓“黑料”为要挟,向企业索取“封口费”。在这条恶意碰瓷、造谣引流、变现牟利的黑产链条中,企业往往成为被动挨打、无力招架的“待宰羔羊”。

近年来,一些所谓的打假人在看似正义的打假行为背后,实则也暗藏着灰色的产业链,其行为早已偏离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初衷,“翻车”现象并不少见。例如,今年3月,曾“打假”过与辉同行多款带货产品的职业打假人王海已被多个平台禁言。去年8月,凭借三亚海鲜市场打假视频一炮而红的网红铁头,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依法立案侦查。这也进一步说明,部分“打假”行为已异化为牟取非法利益的工具,亟需引起社会的高度警惕与反思。

image002.jpg

企业维权不易 治理网络谣言需多方合力

面对庞大的网络谣言,金龙鱼、胖东来们选择果断拿起法律武器,坚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胖东来宣布起诉网红“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目前“柴怼怼”已就其言行向胖东来公开致歉;金龙鱼此前起诉的“五毒杂谈”“小镇诗人”等自媒体,已被判连续90日公开道歉。这些头部知名企业积极维权的举措向全行业传递出坚决抵制谣言、维护市场秩序的强烈信号,激励更多企业在面对谣言时勇敢站出来,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行业尊严与良好生态,推动行业朝着更加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迈进。

image003.jpg

图源:金龙鱼微信公众号

企业依法维权,本质上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深度守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极易被谣言裹挟,陷入认知迷雾。当企业通过法律程序还原真相,不仅是在修复受损的品牌形象,更是在加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纽带。这份信任,既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也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让市场回归理性消费的正轨。

尽管如此,必须要看到的是,企业维权绝非易事,收集证据、整理材料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像胖东来这样具备“网红体质”、能够迅速引发公众关注并成功维权的企业,只是凤毛麟角。更关键的是,澄清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远不及谣言。很多时候,即便企业做出了澄清,知晓的人却寥寥无几,而谣言早已“深入人心”。即使造谣者最终道歉或者受到惩罚,但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的损失已不可挽回。长此以往,一场又一场的“自证清白”,不仅消耗企业经营精力、挫伤经营信心,也不利于清朗营商环境的维护。

相较于流量变现的巨大利益,造谣行为的违法成本太低,相比之下,企业维权的成本太高,这也是网络谣言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有效遏制虚假信息泛滥的乱象,必须通过法律手段切实提高造谣者的违法代价,让散播谣言的行为面临法律的严厉惩罚,从而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使潜在的造谣者心存敬畏、不敢越线。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谣言治理力度,中央网信办持续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其中打击涉企谣言便是重要一环。与此同时,算法治理也已成为社会共识。自2021年起,算法治理便被纳入监管范围。去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内容更加细化,提出重点整治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算法向上向善服务缺失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等重点问题。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全社会环境的支持。广大消费者也要提高自身辨别能力,理性看待网络信息,形成抵制谣言、支持真相的良好氛围。到那时,网络不再是谣言的温床,而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市场经济将在清朗的网络环境中蓬勃发展,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创新与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享受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良言)


责任编辑:王博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