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发挥主渠道作用 粮食收储“国家队”在变革中找准定位

2019/7/17 9:33:28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196.jpg

又是一年麦收季,农民一年的辛劳即将得到回报。对许多粮农来说,延续多年的单一售粮渠道如今出现了重大变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后的多元主体入市收购让他们有了更多选择。这意味着农民可以自由选择“价高者得”,但“优价”对应的“优质”也对农民提出了新要求。而对于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来说,政策的调整让粮食市场更加活跃,同时也考验着企业及时应对的能力和水平。  

订单种植多元主体收购  

7月12日,新疆昌吉市三工镇下营盘村村民杨德湖收获了今年的第一车麦子。中午时分,杨德湖顶着骄阳,将新粮送到了昌吉国家粮食储备库中心仓库(以下简称中心仓库)。  

杨德湖年年种粮,年年送到中心仓库。他种了20亩冬小麦,今年主要种植新冬18号,这个品种更受企业欢迎。  

与杨德湖同村的不少村民却没有选择将新粮卖到中心仓库。今年是自治区实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二年,粮食加工企业、粮食经纪人等多元市场主体纷纷加入收购队伍,农民卖粮有了更多选择。  

这是粮食收储“新政”催生的新变化,原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门前的送粮“长龙”变短,分流至其他收购主体。杨德湖说,有的粮食加工企业和粮食经纪人提供上门服务,在地头就直接把粮食收走了。“中心仓库排队卖粮的车辆明显减少。”昌吉国家粮食储备库副主任王建东说,市场放开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应对市场竞争的同时,更要发挥粮食收储主渠道作用,积极保障农民利益。  

送到中心仓库的粮食,有不少在播种前就签了订单,杨德湖就是订单户。麦收前,管理中心仓库的昌吉回族自治州粮油购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昌粮集团)按照订单预约收购。  

但这种仅粮农和收储企业双方签订单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昌粮集团已在奇台县试点订单化种植了几万亩小麦,不同的是其与粮食加工企业和粮农同时签订合同,按照企业需求引导前端种植。这让市场需求和粮食种植实现了有效衔接,将种植、收储、加工环节连成一体,保证农民种有所需、收储企业按需收储、加工企业顺产顺销。  

分类收储上下游紧密衔接  

在昌粮集团总经理姚树奇看来,新的政策下,粮食收储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直接促进了粮食分品种分类收储。”姚树奇说,在原来的单一主体收购模式下,农民的粮食只能卖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储环节与加工环节衔接不紧密,收购的粮食一般不分品种混储。如今在市场化环境中,粮食加工企业对原料的多样需求传递到前端,收储企业自然要紧盯市场。一方面实施分类收储,满足加工企业对品种、等级的需求,另一方面将市场需求传递给粮农,通过实施订单化生产,引导农民定向种植。“这样能保证粮食的品质,农民也放心,更能体现优质优价的政策导向。”  

“如今种粮要比以往更精细。”杨德湖说,粮食收购市场放开后,农民种植优质粮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按照收储企业和加工企业的标准种植,在田间管理、灌溉施肥等环节都更加细致。”  

主营小麦粉加工的新疆仓麦园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军同样感受到了新变化。“好粮食才能做出好面粉。”他说,在优质优价导向下,粮农种植优质品种的意识增强,优质小麦数量正在增加。  

今年麦收前,昌粮集团与当地多家粮食加工企业提前沟通商议,使收储环节与加工环节的对接更加顺畅。“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姚树奇说,原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对农民的粮食要“应收尽收”,加工企业也没有其他选择,新的制度让粮食产业各环节衔接更加顺畅。  

与此同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正由原来的“坐等粮来”转变到“走起来”甚至“跑起来”。用姚树奇的话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业务更多由“院内”走到了“院外”。“播种前,公司负责种业和粮库的工作人员就到田间地头去宣传,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品种,收购时尽可能地为粮农提供优质服务。”姚树奇说,目前,该公司一些粮库已经尝试在地头为农民提供粮食化验等服务。  

对接市场保障粮农利益  

从目前来看,多元主体入市收购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小麦收购受到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粮食收购中处于劣势。在姚树奇看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稳定粮食市场、保障粮农利益中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  

在市场驱动下,受粮食加工企业喜爱的一部分粮食自然走俏,粮食加工企业因而积极收购甚至抢着收购。但当一些粮食并非加工企业急需时,不能让粮农卖粮无门,这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就要发挥作用,及时保障粮农利益,必要时还将启动应急托市收购。姚树奇说:“目前,先期上市的粮食大多是俏销品种,农民不愁销售,随着新粮大批量上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作用会逐渐显现。”  

但这并不是说,国有粮食企业只能在弥补其他收购主体的不足中发挥作用,而不能在市场竞争中体现优势。  

“昌粮集团坚持‘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积极发挥在粮食收储中的主渠道作用。”姚树奇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硬件设施完备、专业能力强,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还需要在主动贴近市场、靠前服务等方面提升能力。  

加大力度发展连接前后端的订单化农业正是昌粮集团的措施之一。姚树奇说,除了要加强与粮食加工企业的联系合作外,还要确定对订单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当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时,企业收购价格随行就市,反之,则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小麦。  

与此同时,昌粮集团正在逐步探索全流程服务。播种前,该公司会给订单农户提供化肥等生产资料,对一些种植大户还会预先提供资金支持。在种植过程中,该公司会提供更为细致的技术指导。粮食收储时,则以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获取更多的收储量。通过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进而增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粮食收储中与多元市场主体“同台竞技”的能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宋立夏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