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母亲
2020/4/8 10:39:40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左毅夫)3月25日上午10点半,妹妹打来电话,母亲住院了,医生已下病危通知书,心肌梗死,随时都有危险。2个小时不到我赶到了医院,母亲紧紧地拉着我的手不肯放下,我泪流满面。第二天,心跳由最高151降到了100以下,我以为度过了危险期,谁知晚上8点20分母亲平静地离去,享年89岁。
母亲4岁时,我的外公就去世了。长兄如父,是我的大舅供她读书至初中毕业。1950年与我父亲结婚,一直在家务农。25岁那年考取一所中专学校,当时母亲已有3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才3岁,3个孩子交给了当教师的父亲。母亲凭着惊人的毅力完成学业并分配了工作,这时的家境才有所好转。
然而好景不长,厄运接踵而来。1964年,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哥,小学毕业不能上初中,原因是家庭出身不好。身为教师子女的孩子不能升学,母亲欲哭无泪,年少的大哥只得一边打临工一边自学。“文化大革命”爆发,躲过“反右”运动的父亲在劫难逃,母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4个孩子,还要担心困境中的父亲,其中的辛劳与煎熬是可以想象的。
1969年3个哥哥被一起下放到老家,家无片瓦,母亲和父亲带着3个哥哥白手起家建起了5间房屋,让他们有了个居住的地方。母亲工作的单位距离老家有40多公里,那时交通极其不便,母亲只能利用探亲假、春节回老家照料3个哥哥的生活起居。最让母亲操心的还是他们的工作安排,随着年龄的增长,招工被提到议事日程。每当听到有招工的消息,母亲就一趟趟地跑大队、公社……一次次的希望,带来的是一次次的失望,原因同样是家庭出身问题。母亲毫不气馁的坚持与执着,深深地打动了县知青办的王阿姨和高阿姨,在她们的关照下,哥哥们陆续被招工。
我4个半月的时候,被送到乳母家寄养,乳父是复员军人,乳母是大队妇女主任。乳母的父亲是老红军,正宗的红色背景。乳父母视我如己出,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我无忧无虑、健康快乐。3岁后,父母亲多次要接我回家,都因为乳父母的不舍或我的不愿而未能成行。10岁那年,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乳父母回到母亲身边。
进入一个陌生的家庭环境,我有着强烈的抗拒心理,日夜思念乳父母,与母亲格格不入,甚至不肯称呼母亲。母亲用她浓浓的母爱慢慢地熔化了我那颗冰冷的心。当时3个哥哥在农村,妹妹不满周岁,父母长期两地工作,我渐渐体会到母亲的坚强和不易。上初中后暑假便在母亲的工作单位打临工,13岁那年母亲休探亲假带着妹妹回去照顾“双抢”中的哥哥,我独自一人在家打临工,割稻时不小心将无名指削去一块,母亲回来后,心疼得抱着我痛哭不已。
母亲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中专毕业生,按照当时的政策,应该是干部身份,但是同样是家庭出身的问题,变成了工人身份,在场里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即便如此,母亲总是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鉴于母亲的表现,1974年,场领导班子让母亲担任司务长。
司务长工作职责是既要让职工吃好,又不能出现亏损,工作难度很大。母亲说我的家庭出身不好,还是另挑人选吧。领导说,我们就是看重了你的人品和工作能力。母亲为食堂采购物品,从不进家门,直接到食堂过磅过数给炊事员。人手不够时,还主动给炊事员当下手。每月都要对食堂进行实物盘点,账务核算,并张榜公布,做到了职工满意,食堂也不亏损。53岁的时候,又被调到主管局办的水泥厂担任司务长,退休后被返聘了2年,在母亲的一再要求下才辞了职。
母亲一向是家里的顶梁柱,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务,将父亲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使晚年身体状况不好的父亲能够活到81岁。
母亲70岁时开始吃素,一心向佛。一生虽历经磨难,但她与人为善、工作认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愿母亲在天堂安息。
作者单位:农发行驻安徽审计办事处
责任编辑:高强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