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谈判向好油粕比再走强
2019/2/21 9:45:40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阿根廷天气向好,南美整体丰产。消息层面,2月中美经贸谈判再度取得阶段性进展,双方将在本周继续进行磋商,同时美总统还表示或将90天截止期限延长60天。市场解读两国谈判可能达成一定形式的贸易协议。未来贸易关系进展仍然值得持续关注,不过随着南美大豆上市,中美贸易关系对中国进口大豆到港的影响将越来越小。
巴西收割进展迅速,截至2月15日,马州收割完成68.76%。Agrural2月11日周报显示,全国收割完成26%,远超去年同期的10%和五年均值12%。由于此前干旱影响,继USDA月度供需报告调低巴西产量预估500万吨后,市场机构仍然不断下调其产量预估:Agrural下调400万吨至1.125亿吨,CONAB下调350万吨至1.153亿吨,Agroconsult下调至1.165亿吨。而阿根廷产量前景总体良好,根据Bolsa数据,阿根廷大豆仅有10%生长状况不佳。上周罗萨里奥交易所上调阿根廷产量预估200万吨至5200万吨。
压榨下滑豆油继续去库存。最新海关数据显示,1月我国进口大豆738万吨,环比增加29%,但同比下降13%。上周盘面榨利仍有所转好,有利远期买船增加。
国内进口大豆库存截至2月1日为607.8万吨,连续4周下降。2月1日至15日两周上下游均在春节假期,
两周开机率分别为0.65%和14.42%。豆粕节前备货较旺盛,油厂豆粕库存下滑到63.5万吨。但节后豆粕需求可能明显转差,届时豆粕库存可能再度上升。而豆油行情近阶段的反弹,主要是基于供应减少背景下的去库存预期,去年10月底沿海油厂的豆油库存达到创纪录的近190万吨,随后的3个月,库存持续下降,截至2月15日,根据天下粮仓的统计,沿海油厂的豆油库存降至131万吨,减少近60万吨。豆油库存的下降,是因为进口大豆到港量和压榨量减少。大豆进口量的减少和中美贸易摩擦有关,而压榨量的减少则不仅仅因为进口量的减少,还和豆粕需求下降有关。非洲猪瘟疫情导致豆粕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提货量同比下降10%左右,油厂榨利下滑从而降低开机率。展望未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豆粕需求在2019年一季度预计同比下降10%。整体豆油一季度看好的主要逻辑依然成立,即豆油的供应受大豆压榨量下降而下降,库存有望继续减少。不过沿海油厂豆粕库存在春节前下降较快,目前处于过去5年同期低位,且随着南美大豆的上市,接下来几个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不会少,国内大豆压榨量的降幅有限。另外,需求层面豆油的消费也将面临节后的消费淡季,预估豆油去库存将放缓。
总之,对豆粕中期需求的悲观预期将推动豆油继续去库存,而外围消息层面,无论是贸易谈判向好还是南美产量预期都不利于粕类,油粕比依然有上攻机会。
责任编辑:戚燕娣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