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也要靠数据崇明传统农业有了“智慧”脑
2019/7/9 10:09:06粮油市场报收藏
据新华社电 传统农业碰撞“智慧”大脑会有多酷炫?上海市崇明区的“农业智慧大脑”日前开始试运行,未来,种田不仅要“靠经验”,更要“靠数据”。
高分辨率卫星从高空中给区域内的地块拍照;再通过算法对这些地块进行精准分析;最后通过人工比对,区域内的土地就有了一张详细的全身“扫描图”。
“卫星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对崇明的农田等地块进行全覆盖的扫描,精准度高达98%。如果有地块挪用、虚报面积等行为,卫星图像可以实现预警。”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高分中心负责人赖健说,这是高分中心首次利用卫星,进行智慧农业的尝试。目前,卫星对地面的观测精度可达到1米。
这张“扫描图”为地块核查等工作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崇明区农业农村委产业发展科负责人陈集慰介绍,过去发放农业补贴,需要对数据进行人工核查,往往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现在只需要将数据和卫星图进行比对,结果一目了然,“补贴可以更精准快速地送达农户手中。”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市场处处长邓成晨介绍说,卫星数据加持图像识别和计算技术,可以为政府决策提出一些参考,比如对粮食产量进行预估,引导农作物的种植选择等。
在崇明,北湖、新平、春润等5个试验基地已安装了近百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不仅可以识别农户在农田中人工除草、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农事行为,还可以对水稻等农作物进行智能识别,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比对水稻生了哪种病。识别了“生病”,这一系统还试图为水稻“治病”。当识别出病虫害类型后,系统会自动给出下一步的处置建议,并经过农业专家的双重审核,指导农户及时处理。
“有了摄像头的识别,农户多施了肥、多打了药,都可以通过智能动作识别和比对出来,以从源头保障粮食种植的绿色安全。”陈集慰说。
目前,这一“智慧大脑”还在试运行阶段,智慧农业的尝试也才刚刚开始。下一步,崇明还将继续打通数据、扩展应用,让更多的数字技术指导农业生产。
责任编辑:宋立夏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