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以玉米精深加工推动产业升级

2018/8/29 9:50:21粮油市场报收藏

在河北省宁晋县,这里的农民种玉米并不需要为销路发愁,因为他们依托当地的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玉锋集团,把玉米“吃干榨净”,不仅解决了农民卖粮难,而且将粗粮做细,提升了玉米价值链,走出一条多方共赢的玉米产业化发展之路。  

河北省宁晋县农民的玉米不愁卖,邢台市农民的玉米不愁卖,河北省农民种的玉米30%在这里被消化,东北的库存玉米也在一车车运到这里……玉锋集团,一个誓要把玉米加工产业做成世界级标杆的农业龙头企业,依托时代发展的大背景,顺应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依靠能够把握大势、满怀“三农”情结、善于不断学习的领头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时势造就能人不忘“三农”初心  

王玉锋的父母和所有农民一样,靠种几亩小麦、玉米和外出打点零工把孩子抚养成人。和其他村里孩子不同的是,王玉锋胸有大志,看着父辈们那被生活压得十分疲惫的身影,他立志长大后不仅要让家里摆脱贫困,还要带上所有的乡亲们。  

宁晋县是邢台市传统的农业大县,玉米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上世纪末,虽然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每逢秋季收获季节,农民们看着堆积如山卖不出去的玉米就格外发愁。很多农民合伙雇车把玉米拉到外县、甚至外省去卖。来回辛苦不说,刨去车钱也剩不下仨瓜俩枣。邢台及周边地区属于玉米主产区,农民们的生活就指着这点收成呢。王玉锋一打听,人家敞开收购是因为当地有淀粉加工厂。再细探寻,玉米淀粉市场需求不小。从这时起,王玉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新坐标”。  

1994年,王玉锋开始搞玉米加工。他边学边干,高薪聘请了国营医药企业的技术人员……那年,王玉锋27岁。他说:“一开始,没想能搞多大,反正当时做企业家、做纳税户光荣,国家鼓励。关键是可以实现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和乡亲们一起摆脱贫困。后来就收不住了,越做越着迷,越做感到前途越广阔。”进入21世纪,随着“三农”事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层面开始全面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在基地建设、税收、金融、参与国际竞争、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等方方面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指引性文件。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2000年8月,玉锋实业集团正式成立了。  

适应新常态提升核心竞争力  

玉锋实业集团坐落在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西城工业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发展成为集玉米收储、初加工、深加工、产品研发、热电、生物制药及国内外贸易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化企业,目前拥有6个工业园区,7个子公司,年可加工玉米360万吨,生产玉米淀粉180万吨、果葡糖浆50万吨、结晶葡萄糖50万吨、玉米胚芽油10万吨,其中维生素B12的产量达36吨,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201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上缴税金1.87亿元,已成为一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玉米全产业链集团化企业。  

在玉锋集团的厂区内惊诧地看到,一个日加工玉米2100吨的淀粉生产车间竟然只有20人;一个年产40万吨果糖、产值10多亿元的果糖生产车间,也不过50人……所到之处,每一个角落都一尘不染、整洁有序。王玉锋说:“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和质量优先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还有个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几年前王玉锋作出一个决定,宁晋县凡是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学生,玉锋集团给予其2万元的补助,假期还可到企业来实习。家门口有这么个大企业,当地的考生报考企业管理和生物学专业的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不少村里的毕业生回到企业工作。此外,玉锋集团近些年还从全国各地招收了一大批高学历人才。有了人才,再以省级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为依托,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如今玉锋集团成为新版欧洲药典修订的合作单位,产品的质量远高于国内外最严格的食品药品标准,生物制药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发挥引领作用农民“背靠大树好乘凉”  

之所以称之为“龙头企业”,就是因为其有带动一方的能力。玉锋集团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公司选购优质高淀粉玉米品种———“冀玉12号”无偿提供给农民种植,秋季,再以高于市场价0.12元/公斤的保护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玉米,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卖粮问题,而且使公司获得了优质稳定的原料来源。现在当地已建成了由16个乡镇、376个自然村加入的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农户人均增收500余元。目前,玉锋集团带动了全县以及周边地区3000多个村、120万玉米种植户、5000余个运输专业户、3000多个养殖专业户,安排2600余名当地农村青年就业。  

烈日炎炎,北河庄村农民张瑞明开着他的卡车正往玉锋送玉米粒。他种着50亩玉米,是当地种粮大户。张瑞明和同村的乡亲们就是公司的“订单农户”。他介绍:“要是家门口没有玉锋集团,恐怕很多耕地就撂荒了,谁还种大田呀?”当地农民李永涛10年前大专一毕业就来到玉锋工作,现在已成长为淀粉生产车间的主任。他说:“这里不仅给了我一个就业岗位,还给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王玉锋的初心是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他始终不忘参与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南塔庄村民们掰着手指说:“玉锋集团给村里打了深水井,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为方便群众出行,投资修建了村级公路;从2006年起,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发放600元的养老金;高价收购我们的玉米;安排孩子们的就业;鼓励孩子们读书、上大学……”说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王玉锋说:“公司将继续做长玉米的产业链,计划在2至3年内投资46.2亿元,建设‘大健康生物产业园’项目,目前山梨醇、麦芽糊精、低聚异麦芽糖浆等项目已经立项,建设资金已到位,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20亿元,税金7亿元。”  


责任编辑:戚燕娣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