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渠:襄阳的世界名片
2018/9/20 17:30:41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襄阳长渠,又名白起渠、始建于公元前279年,比四川都江堰早23年,比关中地区的郑国渠早33年,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引水工程。长渠西起南漳县谢家台衬,东至宜城市赤湖入汉江,全长49.3公里。公元前279年,秦国名将白起攻打楚国的鄢城(现在的宜城),久攻不下,遂采取修渠“水攻法”。战事结束之后,白起不但修筑了“武安堰”,还把开凿的战渠改造治理成灌溉渠。
从唐朝始,至清朝康熙年间,长渠经历过5次大修、7次局部修治。1939年,抗日名将张自忠驻防宜城,以“前方将士喋血奋斗,端赖后方发展生产”为由,电请省政府复修长渠。1942年,长渠修复工程动工,施工5年,后终因战事吃紧而中止。张自忠殉国于宜城长山后,宜城一度改为“自忠县”,长渠更名为“◆忱渠”(张自忠字◆忱)。新中国成立后,长渠终于等来彻底修复的机会。1950年1月,水利部将其列入贷款工程项目予以支持,1952年1月,宜城、南漳投入4万劳力,动工修复长渠。1953年5月1日,修复工程完工,当地在渠首举行了隆重的通水典礼。
襄阳地处鄂西北,每年平均降雨量只有900毫米;宜城、南漳等地多丘陵,雨水不均,旱涝时有发生,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有了长渠的滋润,才使得襄宜平原成为“天下膏腴”之地。我曾数次到此地采访粮食生长情况,探访过长渠,知道长渠采用“坡渠相连、长藤结瓜”的灌溉模式,即将渠首拦河坝比作“瓜根”,渠道比作“瓜藤”,沿渠道连接的一个个库、塘,好似“瓜藤”上结出的“瓜”。“藤”引水,“瓜”蓄水,带来沿渠两岸土沃粮丰。主灌区宜城市成为襄阳市粮棉油的重要生产基地,曾被称为农业“小胖子”县,跻身全国首批吨粮田,全国484个优质粮工程县(市)。
来到长渠,可以看到周边散落着很多楚文化“明珠”:楚皇城、安乐堰楚墓群、临沮城、罗国城……长渠为何没有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等知名度高呢?最主要的原因,长渠是利用军事工程的农田灌溉设施,是“战渠”演变为“灌渠”,规模不及集防洪、灌溉、航运于一体的都江堰;其次,厚重的历史文化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日前,襄阳长渠同都江堰、灵渠、姜席堰一起,入选“2018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灌溉因农业而生。金秋时节,长渠灌区两岸沃野阡陌、绿意葱葱;稻花飘香、硕果盈枝。
是啊,悠久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是我们今天满怀自信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润泽千秋的瑰宝。
作者单位:农发行湖北省分行
责任编辑:职钊立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