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莎豆——替代进口大豆的战略作物
2021/10/18 10:42:11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本周也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国油脂油料进口量持续增加,2020年进口大豆首次突破1亿吨。为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把粮油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需要通过挖掘国内油脂油料增长潜力,降低大豆进口对国外依存度,以满足油脂油料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
油莎豆作为一种集粮、油、牧、饲、药、绿化观赏于一体的非转基因经济作物,具有耐涝、耐旱、耐盐碱、土壤适应性强,不与主粮争地,含油量高等特点,每亩产油量是大豆的4倍,是战略性替代油源,发展油莎豆产业,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存在潜在风险
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尤其是中美贸易争端以及新冠疫情影响大宗农产品的贸易。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20多年以来,大豆进口依存度逐年平稳增长,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不利于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一)国内食用油自给率较低
据测算,2020年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为30.1%(即2020年国产油料榨油量1233.2万吨,与年度需求总量4091万吨之比)。2020年我国八大油料作物的总产量达6800.1万吨。其中:大豆产量由1978年的756.5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1960万吨,2020年我国用于榨油的国产油料量(扣除大豆、花生、芝麻、葵花籽4种油料部分直接食用外)为3840万吨。榨得的食用植物油(含玉米油、米糠油及其他小宗油脂)为1233.2万吨。
(二)大豆进口量增加较快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大豆消费国,2020年进口大豆10032.7万吨,占全球大豆出口总量16472万吨的60.9%,是国内产量1960万吨的5.1倍,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占我国食用油籽进口量的比重为94.5%,较2019年的8851.1万吨增加了1181.6万吨。其中,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数量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90%以上。
二、油莎豆产业发展状况
(一)油莎豆种植情况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又称油莎果、虎坚果、老虎豆、地杏仁、油莎草、铁荸荠、地下板栗、地下核桃、人参果和人参豆,有些地方叫油豆等,原产于非洲地中海地区,目前西班牙是油莎豆产业化最发达的国家。1952年油莎豆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从前苏联引种,1960年由保加利亚引入国内栽培,1974年和1975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又分别从朝鲜引进大粒油莎豆。大小相当于普通油莎豆的2~3倍。大粒油莎豆产量高、便于收获,但含油量偏低(较普通油莎豆低4%~6%)。20世纪70年代,我国掀起了油莎豆种植高潮,1976年国家还为此拍摄了科教片《油莎豆》,同年在广西灵川县召开全国油莎豆收获机现场会。
目前,我国栽种的油莎豆根据株型、千粒重及块茎形态大致分为大圆粒、小圆粒、大长粒和小长粒等四个品种。油莎豆的种皮基础色均为褐色,从黄褐色到灰褐色稍有差异,红色和黑色油莎豆分布在喀麦隆、加纳和西班牙等地。从感官看,油莎豆外形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圆,质地坚韧,表皮微皱,种皮与果仁连接较紧。油莎豆果仁的颜色呈淡黄色、米黄色或沙黄色。
油莎豆是一种特色油料作物,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营养品质好的特点。油莎豆适应性强,具有播期长、易栽种、耐贫瘠、抗盐碱、病虫害少等特点。适宜沙壤土种植,其播种、管理、收获、储存与花生类似。油莎豆根系发达,利于疏松土壤,在盐碱地种植可用于改良土壤。油莎豆生育期根据气候、种植区域和品种一般在120天上下,叶片枯黄即可收获。
油莎豆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我国。2010年以前,全国种植面积还不到1万亩,之后迅速扩大到3-5万亩,2017年种植面积为20万亩,2018年底达30多万亩。实际平均单产300-400公斤/亩,总产约8.75万吨。主要分布在东北四省、西北、黄淮和长江流域土壤沙性较重的地区。较为集中的种植区为:内蒙古赤峰、吉林省农安县、黑龙江大庆、河北邢台、新疆昌吉、喀什、河南和山东的黄河故道以及湖北江汉平原和大别山区等地区。
近年来,我国油莎豆品种选育和机械化收获等生产关键技术有较大突破,初步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和新油源替代潜力。新品种“中油莎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通过辐射诱变、提纯复壮及南繁加代穿梭育种方法选育的高产高油品种,2017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品种认定。
(二)油莎豆是高产量、高品质的油料作物
油莎豆作为新油源是未来减少大豆进口的最具竞争力的新型油料作物。油莎豆含油率为20%~32%,单产高于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中油莎1号”亩产可达到1000kg,产油量达170kg,是花生的2倍、油菜的3~4倍,被称为“油料作物之王”。2019年3月1日,有关部门颁布实施LS/T3259—2018《油莎豆油》标准。
油莎豆油被称为新型保健油。油色清澈微红,无沉淀,浓香无异味,零度以下不结冰,可作为精美菜肴的调料油。油莎豆脂肪酸中的油酸含量高,如“中油莎1号”是我国育成的首个高油、高产品种,含油量31.3%,油酸含量为68.2%,亚油酸含量11%,品质可与橄榄油和油茶籽油媲美。高油酸含量的植物油被认为是健康的、稳定的高品质食用油。油莎豆油不易氧化变质,耐贮存。油莎豆油属于不干性油,抗氧化作用极强,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油莎豆油中不含有胆固醇,对高血脂、心血管疾病有防治功效,富含维生素E,油莎豆富含75%以上不饱合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而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麻酸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降低肿瘤发病率,因此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子宫癌等癌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油莎豆的综合经济、环保等利用价值广泛
油莎豆是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被国外列为21世纪超级食品之一。油莎豆主要收获物为地下核状块茎。油莎豆块茎富含油脂、淀粉、糖、蛋白质、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和硒等元素,油莎豆营养物质成分与奶类似,具有奶香味和甜椰子混合的独特风味,美国人称之为人体震颤饮料。油莎豆既可以用来榨油,还可生食或炒食、榨油产饼粕,亦可提取淀粉、制糖、加工食品、酿酒、饮料、化妆品、药品等。西班牙等国家已经生产出油莎豆的饮料、可乐、奶粉等婴幼儿、老年保健食品。油莎豆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油莎豆含有一定的抗氧化物质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能够阻止细胞衰老,具有美容养颜和预防癌症等功效。
油莎豆淀粉含量高,饼粕是替代玉米的优质饲料。油莎豆榨油后,饼粕中约含淀粉60%、糖分20%和粗蛋白8%,是替代玉米的优质蛋白饲料。油莎豆淀粉的凝胶质构特性(如硬度、弹性、黏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等)明显优于玉米淀粉,有良好的冻融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慢消化淀粉原料,可延缓餐后血糖升高,减少血糖波动,从而预防肥胖病和糖尿病。油莎豆面粉的支链淀粉含量较高,且具有较好的透明度、溶解度和膨胀度,更有益于糕点的制作与成型。
油莎豆的纤维素含量在20%上下,远高于其它粮食作物。膳食纤维被称为是继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和水之后的“第七营养要素”。我国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高膳食纤维型低热能食品—油莎豆饼干,长期食用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包括降血糖、改善肠道菌群、降低患癌风险和改善便秘等诸多功能。
油莎豆油是制造高级润滑油和生物柴油的原料。油莎豆油脂润滑性能好,是生产生物柴油、润滑油的优质原料。用油莎豆油生产的生物柴油具备可再生性、优良环保性、生物降解性、良好润滑性、可替代性、安全性等良好性能,是普通石化柴油的替代品,可减少普通柴油使用对大气的污染,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油莎豆具有天然防风固沙功能,能防止水土流失、显著减少土地沙漠化,生态效益显著。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普遍不够。目前,社会对于油莎豆普遍认识不够,亟待加大宣传,提高油莎豆价值认可度。
(二)品种较为单一。现有的油莎豆品种存在严重的退化与混杂。大多数的油莎豆还是过去引进的品种,部分品种亩产仅300kg左右,油脂含量低于25%,开发新品种较少,目前仅有“中油莎1号”2017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认定。
(三)收获成本较高。收获期短且缺少高效的收获机械。油莎豆收获期短,极易发生霉烂,油莎豆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是机械化收获,目前总体还处于收获机械小、散、乱、杂的局面,收获成本偏高。
(四)加工装备不足。油莎豆形态不规则、种皮坚厚粗糙,清洗去皮困难、损耗较大。迫切需要提升脱皮工艺及产业化油脂提炼技术与装备。目前,我国在油莎豆相关产品开发比较匮乏,仅油莎豆制油这一种产品较常见,其他种类的产品装备研发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五)标准制定滞后。高标准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缺少产品标准,会严重制约油莎豆产业的发展。所以,需要加快油莎豆产品的定等分级等相关标准制定。
四、发展的前景展望
油莎豆作为一种集粮、油、牧、饲、药及绿化于一体的多功能、多目标,抗旱节水,不与主要粮油作物争地的新型经济作物,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一)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油莎豆产业发展
早在“十一五”期间,科技部首次将油莎豆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林生物质工程”,开展油莎豆高效培育技术研究;2007年农业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油莎豆油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第699号公告);2012年农业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油莎豆认证为有机产品(第2号公告)。
2015年,农业部发布《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指出:围绕“镰刀弯”地区要调减石漠化地区的玉米种植,改种有生态涵养功能的饲草、饲油兼用的油莎豆等,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农民增收。2016年,农业部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将油莎豆作为我国大力推广的新型油料作物之一。规划指出,要在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油莎豆等,增加新油源。2019年,科技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部署油莎豆科技创新任务。
近年来,油莎豆产业发展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原中粮集团周明臣董事长、绿色农业联盟主席原农业部刘连馥司长等领导、专家的大力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专门成立了油莎豆专委会和油莎豆产业发展研究院。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召集并主持油莎豆产业发展座谈会,农业部将在区域布局、政策扶持、科技研发、种业培育、机械研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先行先试,发挥产业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官产学研用共同推动的新发展格局。
(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得到稳步推进
目前,我国荒漠化面积约4亿亩,长远来看,在不挤占粮食和大豆生产面积情况下,发展潜力可达1亿亩以上,每年可增加食用油供给超过1000万吨,接近我国食用油消费总量的1/3。有望逐步替代大豆进口,不断提高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目前,中粮集团、泽惠丰集团、欧博美、好易收、鑫科创等油莎豆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
(三)巩固脱贫成效,服务“一带一路”发展
发展油莎豆,可减少灌溉用水,推广油粮草饲多用途种养循环经济模式,产值较高、效益较好,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振兴乡村经济。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已经达到36亿亩,实现油莎豆生产技术引进来、走出去,可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
小结;
由于我国耕地面积和淡水资源的有限,国内传统油料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难度很大,油脂油料对外高依存度的状况难以改变。加上我国与西方国家发生经贸摩擦的状况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避免。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经济格局下,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需要通过发展油莎豆产业来提高国内油脂油料的自给率,以确保国家粮食的安全。
发展油莎豆产业,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同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建立油莎豆种子繁育技术体系,选育单产和含油量高的油莎豆新品种,不断提升机械化装备和高效加工技术,逐步形成国际领先的油莎豆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作者:杨建国,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高级研究员,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油莎豆专委会研究员;袁华山,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理事,中储粮南京质监中心总经理)
参考文献:
[1]王瑞元2020年我国粮油产销情况中国油脂2021年第46卷第8期中图分类号:TS22;F713.52
[2]张立伟2021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供需形势及价格走势《中国粮食经济》2021年第3期
[3]刘玉兰,王小宁,舒垚,马宇翔不同产地油莎豆性状及组成分析研究中国油脂2020年第45卷第8期
[4]张学昆我国油莎豆产业研发进展报告中国农村科技2019年4月总第287期
[5]王瑞元王晓松相海一种多用途的新兴油料作物—油莎豆中国油脂2019年第44卷第1期
[6]石心主编《油莎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7月第1版
责任编辑:麦稻夫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