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王步军:优质麦发展路远且长补齐短板方可提速

2018/5/17 16:10:01王影影收藏

2018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52.00

image001.jpg

“我国优质小麦产业发展长期存在多方面问题,人民满足温饱之前并不突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这些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步军,在5月12日第三届优质麦产业发展论坛上指出,如不能解决我国优质麦从育种、生产管理、收储环节等方面的难题,优质麦产业发展将很难提速。

王步军表示,目前我国优质麦产业主要凸显四大问题:品种上“强筋弱筋少、中筋多“,品质上“强筋不强、弱筋不弱”,在生产管理上“种同质不同、种优质不优”;在小麦收购上“优劣不分、混收混储”。

根据他的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于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数量不足;种植户分散生产,管理粗放;种植投入成本高,优质麦实现不了优质价,农民种植积极性得不到发挥等。

“这些因素导致我国优质麦产量和质量一直没有大的提升,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的生产需求,也没有国际竞争优势。”王步军说。

王步军坦言,我国优质麦品种严重不足,这和我国95%以上的育种者重视产量育种,轻视质量育种有关。“一是产量育种相对容易,二是目前国家审定标准里产量指标占比也比质量占比大。”他指出。 

从优质麦地域分布数据来看,王步军指出,我国五个小麦主产省都以中筋麦品种为主,河北最适宜种植强筋麦地区的强筋麦占比仅有20%,“应提高到30%-40%左右才是充分利用资源。”他表示。

从品质上来看,我国优质麦的优质达标率也不容乐观。强筋小麦样品平均达标率为23%,中强筋小麦达标率约27%,弱筋小麦平均达标率仅为11%。

“我国现有优质品种中,强筋类品种和弱筋类品种仅占30%不到,品质与进口澳标白麦及美国红麦软麦相当的更少,小麦种植业结构不合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比例也太小。”王步军表示。

在王步军看来,我国优质麦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提出,更有望使优质麦产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他建议,国家应尽快构建小麦优势区域,并加强对小麦品种品质管理。 “应进行高产品种与优质品种的分类,按照小麦结构调整规划以及品质区划布局种植推广相应品种,还要研究取消现行种子法中,种子不分区域种植推广的条款,允许相同品质类型区域内的品种种子自由经营。”王步军说。

他还表示,应强化市场引导,支持和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加工企业对接,还要争取国家加强对小麦良种补贴、优质优价以及土地使用权自由流转和降低土地流转费用的专项政策。

“强化科技创新和着力技术支撑也是关键。” 王步军号召,国家应从育种方向、新品种审定、优质试验示范等方面,引导育种单位把育种目标由产量为主转向产量与质量并重。

此外,王步军指出,目前还存在信息不对称,农民种出优质麦不知道卖给谁,用麦企业找不到优质麦。“如果有相关机构搭建质量信息平台,及时将种粮大户的小麦质量信息提供给用麦企业,为产销衔接服务,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王步军建议。

(原文刊登在粮油市场报5月17日头版)


责任编辑:管理员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