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粮仓控温新技术促保粮手段优化升级
2019/6/22 11:22:21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近年来,中央储备粮鹤壁直属库有限公司坚持以夯实“两个确保”为指针,以“绿色环保储粮”为导向,积极推广应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大力推进保粮手段优化升级,有效抑制了虫害的孳生,改善了粮食在高温季节的储粮环境,实现了粮食品质由安全储粮到保鲜储粮的跨越。
两栋仓房作比对
2016年,鹤壁直属库投资109.6万元,与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合作,为库内17座高大平房仓安装了内环流控温系统。
为了稳步推进储粮新技术,鹤壁直属库制定了“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应用路线图”,确定了“先做试验摸索经验,再推广应用”的思路。该库在辖区选取仓容相同的两栋仓房,一栋作为试验仓房,一栋作为对照仓房。两栋仓房的墙体为砖混结构,房顶为T型板,仓顶部隔热措施为PEF板,门窗隔热措施为专用隔热保温门窗密封。两栋仓房储存的小麦质量、品质接近,均为同年河南产小麦。两栋仓房所安装的内环流控温系统包括:一管、一机、一箱、一线,即保温管、环流风机、控制箱、测温感应线。
在对试验仓房和对照仓房做对比观察期间,包仓员随时检查两栋仓房的粮情,查看有无虫害、发热、霉变及结露等异常情况的发生,并做好相应记录。
降温降湿成本低
经过对两栋仓房仓温、仓湿及粮堆上层粮温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一是夏季使用内环流控温系统储粮的仓房与未使用该系统的仓房相比,仓温平均降低6℃左右。
二是夏季使用内环流控温系统储粮的仓房仓湿在30%~40%范围内变化,而未使用该系统的仓房仓湿在55%~65%范围内变化,说明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可明显降低仓内空间空气相对湿度。三是夏季使用内环流控温系统储粮的仓房上层粮温在23.2℃~26.5℃范围内变化,而未使用该系统控温的仓房上层粮温在26.5℃~32.5℃范围内变化。特别是在6月26日至8月26日酷暑期间,使用内环流控温系统储粮的仓房上层粮温比未使用该系统控温的仓房上层粮温低5℃以上,控温效果显著。
四是在使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过程中,仓房完全与外界隔离,防止了害虫的交叉感染。
使用该技术的仓房,明显控制了书虱等储粮有害生物的生长繁育,从而减少了储粮化学防护剂的使用。五是在使用内环流控温期间,粮堆各层温度梯度明显缩小,避免了内结露的发生。六是应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的成本较低,全年运行86天,平均每天运行7.5小时,费用为0.24元/年·吨。
而且,采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仓温一般保持在25℃左右,也在高温季节给保管员提供了较好的工作环境,对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使用该技术,还有效确保了安全生产、降低了工作强度。内环流控温系统配套使用的电机、配电及控制设备均为固定式安装,不仅大大减轻了保管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避免了临时用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实践证明,与传统的储粮技术相比,内环流控温系统单仓投资少、费用低,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实用的新型绿色储粮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技术受仓顶气密性、隔热效果的影响,仓温在夏季高温天气上升较快,导致内环流系统应用过程中频繁启停风机,消耗“冷心”过快。因此,在应用该技术时,需要与仓房门、窗气密改造及仓顶隔热改造等工作紧密结合,以达到最佳控温效果。
责任编辑:职钊立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