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是救荒物芝麻用途广
2017/11/24 10:00:44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六世纪时,胡麻油已用于合香泽(润发油)、治牛虱等。以后复将生油煎炼成熟油,以供食用。自此之后,芝麻也已由原来的粮食作物发展成为主要的油料作物。到了明代芝麻和大豆一样,“已全入蔬饵膏馔之中”。直接用作食用已不多见。
中国历史上的油料作物主要有:荏、芝麻、油菜、花生、油用亚麻等。这里先介绍荏和芝麻。
南呼为苏北呼为荏 。
荏,即白苏,宋代《图经本草》说:“白苏,南呼为苏,北呼为荏。”历史上还有公蕡等别称,原产中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油主要用于照明,或给衣物、器物上油,或食用。《礼记》《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尔雅》等古籍均有简短的记载。历史上南北均有种植,然以北方为主。
荏的栽培技术比较简单,汉代《氾胜之书》只说要“天旱常溉之”和“区中草生”必除之。《齐民要术》说“荏性甚易生”,故常在“园畔漫掷,使岁岁自生”,已利用其宿子自生。
《三农纪》还指出“初垦荒种,可腐竹根草荄”,说明荏是一种很好的先锋作物。《救荒简易书》指出:“白荏油谷,性喜高燥,宜种沙地。”只要在“立夏断风前五日种之,则苗不为沙所打,而能早熟”,荏是一种很好的救荒作物。它“发苗不借多土”“宜种于石地”,而且它“六畜不敢食,其苗虫不敢食”。《务本新书》说:“凡种五谷,如地畔近道者,亦可另种苏子,以遮六畜伤践。”
芝麻汉代从西域传入
芝麻是中国古老的栽培物种。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普遍认为芝麻为公元二世纪前汉代张骞从大宛引进的。也有说新石器时代的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和浙江杭州水田畈遗址就有芝麻的出现。无论如何,汉代从西域传入芝麻是可以肯定的,而且它也可能是后来中国栽培芝麻的主要品种,这从芝麻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称为“胡麻”是相吻合的,胡麻是因其来自胡地而得名。
胡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作为粮食作物来食用的,或作羹、或作饮、或作饭,称为“胡麻羹”“胡麻饮”或“胡麻饭”,并与黍、稷、稻、粱、禾、菽、麦等,被列为“八谷”之一。到六世纪时,胡麻仍然是作为谷物来栽培的,故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将其列在“旱稻”之后,书中写道:“按今世有白胡麻、八棱胡麻。白者油多,人可以为饭,惟治脱之烦也。”胡麻籽的一个特点就是油多,所以从三世纪开始已用胡麻籽为原料榨取生油,用作照明燃料。六世纪时,胡麻油已用于合香泽(润发油)、治牛虱等。以后复将生油煎炼成熟油,以供食用。自此之后,芝麻也已由原来的粮食作物发展成为主要的油料作物,到了明代芝麻和大豆一样,“已全入蔬饵膏馔之中”,直接用作食用已不多见。
芝麻名称随用途演变
随着芝麻用途的改变,芝麻的名称也发生了变化。最早通称为“胡麻”,又名狗虱、胜茄、巨胜、鸿岁、方茎等。唐代,已有芝麻一名,如《四时纂要·正月》:“又缕悬苇炭,芝麻稽排,插门户上,却疫疠,禁一切之鬼。”并始有油麻之称,《四时纂要·二月·种胡麻》:“油麻每科相去一尺为法。
若能区种,每亩收百石。”宋代油麻一词的使用更趋普遍,并有白油麻和乌油麻之分,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云:“白油麻与胡麻一等,但以其色言之,比胡麻差淡,亦不全白,今从止谓之脂麻。”由此可见,宋代在使用油麻的同时,复又出现了“脂麻”的说法,元代“脂麻”的说法逐渐流行,早期“芝麻”这一名称的出现可能是胡麻药用的产物,今日所称之“芝麻”是从脂麻而来,或者说是脂麻的俗写,是胡麻油用的结果。
北魏时《齐民要术》已对芝麻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尤其是指出收获时“以五六束为一丛,斜倚之,候口干”,然后到田间进行脱粒。这说明当时对芝麻后熟作用已有认识。宋代则非常强调中耕。《陈旉农书·六种之宜篇》说:“油麻,有早晚二等。三月种早麻,才甲拆,即耘锄,令苗稀疏。一月凡三耘锄,则茂盛。七、八月可收也。”又“五月中旬后种晚油麻,治如前法,九月成熟矣。不可太熟。”《种艺必用》也说:“种诸豆与油麻、大麻等,若不及时去草,必为草所蠹耗,虽结实亦不多。”
责任编辑:万佩琪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