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秦计生郑国渠
2018/9/6 11:56:39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战国时期,韩国派出间谍水工郑国,欲利用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拖垮秦国经济,致使其无力东伐,却不想“疲秦计”不仅没有拖垮秦国国力,反而促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横扫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这条渠也被称作郑国渠,名传千古。
身处泾河大峡谷,灌溉历史长达2200多年,一个间谍造就惠泽万代的世界性灌溉工程,让郑国渠充满了神秘。怀着猎奇心理,我们从泾阳县王桥镇上然村开始寻访郑国渠。
葱茏的杂草,将历代引泾渠首掩藏在豁豁牙牙的河道边,若不是有碑石标识,很难看清它们被时光涂抹得面目全非的颜容。简直难以想象,就在这5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带里,却密布着战国至今的十多处古渠口遗址。而孕育大秦帝国的郑国渠,也只剩下依稀可辨的3个南北排列的引水暗洞。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边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痕迹。洞后的地面上,由西北向东南斜行一字排列有7个大土坑,土坑之间原有地下干渠相通,故称“井渠”。郑国渠西起仲山西麓谷口,以谷作堰,抬高水位,拦泾入渠。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地形,使渠沿北山南麓自西向东伸展近300华里,在蒲城汇入洛河。因进水口水量大、流速快,很容易造成渠岸两壁黄土崩塌,于是人们发明了拱形地下渠道,使渠壁拱卷有力,不易塌陷。为了便于施工和掌握水流方向、深浅,便每隔一段开凿了7个大坑,极大地提高了引水质量。
作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郑国渠还首开了引泾灌溉先河。离开郑国渠首,依着那些碑记和渠首标识,我们先后找到汉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丰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龙洞渠。
引泾渠首如一个找水的龙头,一直从平原扎到山里,上移10公里许。历史模糊了往事,如今,只有宋代的丰利渠和元代的王御使渠遗迹较为清晰,石渠底部还有明显的闸槽印道,
其中一侧还有米尺刻度。
沿着泾河自下而上,右侧是近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在郑国渠基础上修建的泾惠渠干渠,高出河道十余米的宽阔渠道里,浑浊的水流湍急;而左侧的泾河里,只有浅浅的一湾碧水。泾河泥沙含量在全国河流中首屈一指,有“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之说。被泾惠渠大坝截断水头的河道里,下泄的生态水和冒眼泉水,串葫芦似的组成了幽深水潭。那水绿得深情,绿得耀眼,任你怎么也想不到,这会是泾河水。
而那些被流水雕刻的惟妙惟肖的乌龟、青蛙,以及各式造型的礁石,都脱颖而出。
进入泾惠渠首管理站,原本宽阔无垠一泄千里的泾河水已经缩身于仲山峡谷中。抬头远眺,峰峦叠嶂,峡谷幽奇,李仪祉先生主导修建的泾惠渠大坝像巨人一样,巍然屹立在峡谷龙口处。低头近看,13块明清碑石详实记载了引泾灌溉故事,让人穿古越今。
作者单位:陕西省水文局
责任编辑:职钊立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