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区储粮和运粮
2019/7/25 11:45:20粮油市场报收藏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中央粮食部改为粮食局,由边区政府直接领导,负责管理各分区、县、区的粮食收发、保管、运输等项业务工作。
粮食征收工作先由边区民政厅负责,后由边区财政厅管理。
1940年10月,边区粮食局改归边区政府财政厅领导。粮食局内部设置秘书室、视察室、仓库管理科、会计科、调剂科、运输科6个职能科室。此后,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内部机构也随之调整。粮食局除管理边区所有粮草收支平衡、预决算审批以及粮食的采购收拨、供应调剂、储存运输等各项业务之外,还直接管理延安市、蟠龙、真武洞等9个直属仓库和各分支调剂处、调剂站的粮食调剂工作。
1947年5月,边区财政厅粮食局又改归边区政府直接领导。边区粮食局内部设置秘书室和第一、二、三、四科5个职能科室,有干部87人。1950年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和粮食局同时撤销。
仓储
陕甘宁边区仓储设施简陋,保粮难度很大。边区粮食部门所有仓库工作人员,在人力、物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克服困难,为管好库存粮食、保证有效供给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建立仓库。在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凡由根据地苏维埃政府筹集的粮食,大都暂存民间,委托群众代管,或由县、乡革命委员会指定专人保管。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以后,才开始正式设立粮食仓库,储存保管粮食。1937至1940年,救国公粮征收数量较少,粮食仓库也较为分散。进入1941年之后,粮食供给出现困难,边区政府曾向群众买粮一次、借粮两次,秋季又将救国公粮征收任务增加到20万石。为了适应粮食收储入仓的需要,各县区大多利用民窑、祠堂、庙宇等公私房屋,就地筹设仓库,总数达190多处。这些仓库,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公有仓库,由粮食部门仓库工作人员管理;另一种是民管公助仓库,主要在陇东、关中分区,由政府委托当地群众代管;还有一种是公管民助仓库,主要在三边、陇东分区,由政府吸收当地群众中的积极分子组成保管委员会协助管理。
1941年秋征开始后,边区政府对新设各类仓库初步进行整顿,将分散各区的190多处仓库集中调整为127个公有仓库,配备仓库工作人员151人。这批仓库中,存量在500石以下的61个,500至1000石的24个,1000至1500石的20个,1500至2000石的13个,2000石以上的9个。仓型有窑仓和房仓两种。
从1942年开始,边区粮食局对粮仓设置又作过多次调整,先后把延安市粮食仓库改为边区中心仓库,把甘谷驿、永坪、高桥、郝家岔、金盆湾、真武洞、蟠龙、西河口等8个县属仓库改为边区粮食局直属仓库。到1943年7月,全边区共有粮食仓库95个,仓库干部213名。
建立制度。边区粮食仓储设施不足,仓库人员业务不熟,对粮食保管工作初期从政治上要求得多,从技术上指导得少,不仅计量使用的斗秤极不统一,而且粮食收支也缺少统一的管理制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41年边区粮食局调整仓库布局时就发布《各级仓库组织章程》、《仓库工作人员奖惩规则》和《粮食统一使用斗秤暂行办法》,停止使用地方原有的京斗和各种简斗,一律改用粮食局统一制定的斗秤,以小米市秤30斤作为一斗的计量标准。1944年9月,边区财政厅、粮食局又召开各县仓库主任和科长联席会议,重新制定《仓库人员公约》、《怎样组织入仓工作》、《粮食保管和仓库设备管理方法》、《收支会计制度》和《公草收支管理办法》,使仓储保管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培训人员。边区仓库工作人员多由军队系统或地方其他工作部门调配,业务生疏。1941年,边区粮食局举办两期干部训练班,着重培训粮食仓库工作人员,提高保管人员业务水平。全边区先后涌现出蟠龙仓库何纯高、绥德县田庄仓库白合明(后改名白鹤鸣)、甘谷驿仓库陈聚奎、新市场仓库鲍志明、新正县仓库赵澄宇和马存里等20多名模范工作者。其中何纯高、白合明两个仓库主任的模范事迹,毛主席在1942年12月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给予了高度评价。
运输
边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带,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边区粮食局对粮食运输统一管理,平时以粮食局专业运输队的运力为主,结合使用机关部队自有运力;非常时期则主要动员民间运力紧急运粮。
粮食局专业运输队。初期由于运输任务不大,运输队只有管理人员40人、牲口80头左右。随着公粮征收任务的增加,到1943年,运输队已发展成拥有304头骡马和153名管理人员的大队。这支队伍,由8个高脚队(每队有30头骡子)和两个大车队(每队有大车10辆,每辆车配有3至4头骡子)组成,号称“300匹骡马”,是边区政府的一支主要运粮力量。运输队主要承担二三站路(一站路60至80华里)以上远距离的粮食运输任务。1943年全年运输粮食9069石。到1947年,粮食专业运输队改编为陕甘宁边区后勤兵站部辎重团,成为解放战争中一支有力的军运队伍。
机关部队自有运力。为减轻专业运输队和民间运力转运粮食的负担,边区政府规定,凡是机关部队支领粮食在一站路以内的,由需粮单位以自有运力自行运输。有些部队自有运力不足,就派战士背运。边区各机关、学校也积极增加自有运力,努力完成自运任务。
民间运力。民力运输是边区一支重要的运输力量,除了平时在农闲季节承担100华里以内的短途集运之外,主要担负灾粮运输和战时支前运输的艰苦任务。1947年,边区普遍遭受春旱、秋涝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粮食减产一半;加上胡宗南军队大肆进犯延安,除损失粮食19万石外,还造成荒地364万亩,毁掉麦苗50万亩。天灾兵祸,给边区子长、子洲、绥德、米脂、横山、志丹等16个县带来严重灾难,缺粮群众达40多万人。边区政府积极进行救灾工作,先组织民力向志丹县运输灾粮500石,向延属、绥德两个分区运输灾粮400石,作为临时紧急救济;后又动员民力13万多人,接运河东由晋冀鲁豫解放区捐助的10万石灾粮,及时解决了灾区群众的缺粮问题。从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犯延安时起,到1949年7月解放军取得扶眉战役胜利时止,边区人民支前共动员民工3313921人、动用牲口2483841头。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粮食局)
责任编辑:周栋梁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