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植物:甘美之草
2018/1/11 10:08:17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小雪过了,大雪也过了,眼看着小寒也要过了,北京还未见雪,说好的北方地区大范围降雪又绕京津而行。一冬无雪,让北京的气候愈发干燥。干燥温暖的天气病毒容易传播,已经记不清几年未感冒的我这次竟然没有躲过,感冒了!咽干,有痰,但难以咳出,一咳嗓子就疼。大夫开了几种药,其中少不了每次感冒咳嗽都会吃到的甘草合剂,一个小瓶子装着黑乎乎的液体,喝到嘴里,有些甜味,更多的是令人不爽的怪味,不过止咳化痰的效果还不错。
这种口服液与甘草片味道差不多。
小时候一咳嗽,大夫就给开甘草片,让含在嘴里,我不喜欢那种味道,往往不等它融化就咽下肚去。吃上几次,咳嗽就好了。果真是物美价廉,但现在很少能吃到了,不知是否还有生产?年岁愈长,对中医中药兴趣愈浓,发现中药方子十之八九有甘草,据说《伤寒论》中110个处方就有74个用了甘草。
莫非甘草是能治百病的仙草吗?在南朝时就有人这样问陶弘景。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医药家、道学家、文学家,36岁辞官入茅山隐居,著书炼丹,为人治病。陶弘景每开一方必有甘草,有病人问甘草是否能医百病?陶笑道:“甘草甘平补益,能缓能急,对性情猛烈的药物,可监之、制之、敛之、促之;在不同的药方中,可为君为臣,可为佐为使,调和众药有功,堪称‘国老’。”在陶老道的眼里,甘草性味平和,不寒不热,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遇事不急不躁,百官有矛盾他能调解,有冲突他能缓和,使大家团结一心,趋利避害,发挥出最好的功效,将其称为药之“国老”,真是恰如其分。
甘草入药,历史久远。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汉穆拉比药典》就有关于甘草的记载。我国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把甘草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说:“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既能调和诸药,又能补气和中、泻火解毒、强筋健骨,主治脾胃虚弱、咳嗽多痰、咽痛、痈疽肿痛、小儿胎毒等症。”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甘草作为良药非但不苦,而且甘甜。甘草根所含甘草甜素比蔗糖甜50倍,即使在1∶2000的水溶液中还有甜味。因此,甘草除去制作中药外,还作为调味剂用于蜜饯果品等食品工业生产。
据《图经》记载:甘草,生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是说甘草喜干燥、耐严寒,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但是,读到《诗经·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心生疑问。注说“苓”即甘草,可山顶上尽是石头,能生甘草吗?再看后边几句“人之为言,苟亦无信……”原来作者是想告诉读者,有人专爱造谣言,要是相信首阳山巅能采到甘草,就如同相信母猪能上树。如果你想信谣言,看看到时候你能捞到什么?写到这里,忽然明白了一个事实,原来与谣言的斗争不是自媒体时代才有的故事,早在两千多年前,这些麻衣智者们就在为与谣言的斗争大费周章了。
谣言的生命起源于造谣,成长于传谣。恶意造谣容易被识破,引起公愤,受到惩处。可怕的是别有用心伪装公义看起来恶意不明显的谣言,容易传播,还不易受到惩处,天长日久,杀伤力巨大。
古往今来,恶者播弄谣言,愚者享受谣言,勇者击退谣言,智者阻止谣言,仁者消解谣言。在今时海量信息面前,信乎?转乎?真得三思!
责任编辑:万佩琪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