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干红五月全力忙插秧
2017/8/25 14:39:12粮油市场报收藏
插秧是我们祖先在水田耕作方面的一个发明,即先在苗床育出大体整齐的秧苗,再通过插秧的方式移栽到水田里。由于气温较南方低,盘锦只能种一季稻,在“大干红五月”的岁月里,上千亩水田全靠人工插秧。
插秧是我们祖先在水田耕作方面的一个发明。几千年前,最早人类发现水稻时,开始也采取旱田耕作的方式,直接将稻种撒在水田里。可是发现出苗不齐。由于秧苗长短不一,水田灌水的深浅难以把握。水深了,秧苗高的没事却将苗小的淹死,浅了又会使多数秧苗因缺水而枯萎。古人经过多次的总结和实验后,采取了先在苗床育出大体整齐的秧苗,再通过插秧的方式移栽到水田里,便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此以后,绝大多数的水田都采取了插秧的方式。南方由于气候温暖一般水稻种植两季,即早稻和晚稻。盘锦因处于东北,气温较南方要低,只能种植一季。一般是在4月进行平整水田,5月份气温升高时才能插秧。
捅锹平地
盘锦的4月,乍暖还寒。滚滚的辽河水通过上水渠流进各小队的上水沟进到地里,将拖拉机翻过的土地浸泡松软了。
这时知青们便拎着桶锹去平地。先由一名男知青赶着马在泥水里耙地。这人穿着水靴,用塑料布将双腿裹个严严实实。双脚踏在木拍上,手拽着马缰绳,不停地吆喝着。马拉着拍子在地里不停地转悠,将高出水面的泥土推到低洼处,搅起的泥水溅得人、马一身泥浆。
等马拉着拍子离开这格地后,大家才下到地里,用捅锹将地再找平一次。最后还要用马拉拍子将地刮平。
到了5月,吐绿的芦苇随风起伏。一年一度的插秧大会战开始了,全员齐上阵。一般是女知青和少部分新来的男知青插秧,而绝大多数男知青负责挑苗。
男知青脚穿厚重的农田靴,挑着篮子来到苗床,撤去蒙着的塑料布,拔除那些弓形的竹坯子,露出浓密的秧苗。有人将秧苗用平铲连泥铲起,一块块装进篮子。一副狭小的扁担用铁钩提起左右两个篮子,压到肩上,由他们挑到插秧的水田地里。
大干红五月
那时插秧是这样的情景:在平整好的水田里,每两个人组成一盘架,一般采取自由组合方式。两人穿着薄胶靴分别站在每格水田的两头,将两根尼龙纤绳按照一定的间距插到泥里,作为插秧时的参照物。然后各自手托一大片带泥的秧苗快速地将其分开(每株二三个秧苗)插到水田里。插秧者腰弯得很低,手似蜻蜓点水般轻盈迅捷。每插几下横向移动脚步,看似挺潇洒,其实只有亲身操作才能真实体验到个中滋味。初次插秧的人一会儿就感到腰酸腿疼,这样的动作女知青要从早上重复到晚上。全连上千亩水田,全靠人工插秧。
按照水稻的生长周期以及当地的气候,必须在6月之前完成插秧,否则会影响一年的产量。
当时的口号是:“大干红五月,不插六月秧。”为了赶进度,经常是起早贪黑。“早上三点半,中午含着饭,晚上看不见”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这是一年之中最艰苦的一个大会战,达到了人的体力 和耐力的极限。
从苗床到插秧的地里,中途要经过许多道上下水沟。男知青挑着秧苗跨沟,掉进沟里是常事。碰上下雨天,为了赶进度仍要奋战在田间。挑秧走在泥泞不堪的田埂上,稍不小心就滑倒,经常摔得像个泥猴,可没有人退缩。沉重的秧苗担子将稚嫩的肩头磨得鲜血淋漓,疼得钻心剌骨,只能忍着让其慢慢结成痂,后来变成了厚厚的茧子。
经过紧张繁重的劳作,终于在“六一”前完成插秧大会战。
曾尝试机械插秧
上世纪70年代,为了提高插秧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盘锦地区在少量水田试行了一段机械插秧。因当时机械不成熟,经常出现漏插或损苗,需要人工进行补苗。影响插秧的整体进度。因此试验一年就取消了。多少年来,盘锦的插秧都采取人工方式,直到1979年初知青清底,水田全部分给当地的农民。改革开放后,随着插秧机械的不断改进日益成熟,盘锦地区的插秧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农民从此告别了繁重的水田劳作。
插秧大会战结束了,知青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几天之后,那插在地里的秧苗,在千顷水田上化作一片翠绿,充满了勃勃生机。
作者:辽宁于忠民
责任编辑:wjy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