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主体需更多研究产品本身供需
2019/9/12 10:00:27张建光收藏
在9月11日举行的2019中国玉米产业大会“2019/2020中国玉米市场格局及价格走势”专题论坛上,来自玉米贸易商、深加工企业的代表在交流中普遍认为,在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大、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大的背景下,玉米加工和贸易将面临较大挑战,产业主体要更加关注和研究产品本身的供需情况。
多数嘉宾在讨论中表示,对未来玉米需求不乐观。
首先,养殖业对玉米的需求会出现明显下降。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玉米部总经理张启荣表示,非洲猪瘟对于养猪企业以及猪饲料的影响非常巨大。尽管现在猪价非常好,有关方面近期也密集出台扶持政策,但中小养猪企业顾虑很大,“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疫苗的问题。”他判断,明年5月份以后生猪产能会逐步进入恢复阶段,真正要恢复到2018年8月份之前的水平,时间可能要两年。
尽管有分析认为,禽饲料需求会成出现较快增长,但其增长幅度追不平猪料降幅。新希望六合股份有限公司饲料供应链管理部副总经理兰仁兴预计,后期肉鸡料涨幅会在15%左右,全年猪饲料降幅会到25%左右。整个2019年到2020年,同比2018、2019年饲料玉米消耗量大约会减少500万吨左右。
其次,玉米深加工行业的需求低迷。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淀粉糖及增稠稳定业务市场分析经理付星介绍,一方面,深加工行业整体亏损,例如淀粉行业今年开工率从80%落到60%,这就意味着玉米的需求减少20%。另一方面,玉米深加工行业对于成本的敏感度非常高,尤其是在产能相对过剩的阶段,高价抑制了需求,“玉米价格如果能下来,深加工产能得以释放,它的产品才有竞争力。但是玉米价格往上走,深加工这块的需求可能就下降了。”
玉米在相对高位运行,对需求形成抑制。同时叠加非洲猪瘟等因素,导致需求端出了很大问题。而玉米供给仍较为充裕。除了2018年的结转库存较大外,新季玉米有望增产的判断占主流。“今年应该是玉米产量恢复,不仅仅是单纯的恢复,是高度恢复的年份。”浙江文德进出口有限公司谷物事业部总经理肖强表示。
基于以上分析,嘉宾普遍认为,贸易商、加工企业将面对一段较为艰难的时日。一方面要做好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也要调整市场研究视角。
“去年开始,大宗商品走势和前些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前些年会经常发现大宗商品同涨同跌的概念,当时宏观经济判断对影响非常明显。而这两年,同涨同跌现象非常少。”浙江和义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霁原认为,大宗商品贸易方今后要将研究的重点更多放在对商品本身供需情况上,尤其是对核心因素或关键因素变化的研究和追踪上,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
付星宇提出,玉米市场分析要从完全的供给侧转到供需平衡上来,“深加工行业能消化多少玉米,取决于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产能。”他认为,影响需求因素是非常多样的,一定要重视需求,把下游产业能够接受的程度研究透。
大连众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众认为,包括玉米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将逐步开始接轨国际市场,这是整个产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责任编辑:麦稻夫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