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的花生地
2018/9/27 11:25:29粮油市场报网收藏
全球花生生产国过百,尼日利亚产量多年排在第三。这个“西非天府之国”拥有30万平方公里可耕地,约占国土面积1/3,而花生种植面积占可耕地的近1/10。2008年产出花生390万吨,占全球1/10强。
最早由印第安人种于南美的花生,16世纪由葡萄牙人带往西非沿海地区,并传入西非内陆。1830年后,花生在西非广泛种植。西非5个盛产花生的国家,塞内加尔一度排位在尼日利亚之前。
作为非洲人口最大国,尼日利亚有近两亿人口,劳力充足。上世纪30年代前后,对其实行殖民统治的英国,通过农业结构改造形成的花生地理区,位于北部诸省,以享有“花生城”美誉的卡诺为中心。在卡齐纳、索科托卡诺和博尔努,均有3/5人口在地里种植花生。
尼日利亚1946年建立花生销售局。花生中间商进入市场或与农户交易。农民把花生送往收购站,中间人或次级中间人向其付款,并扣除生产借款。在西非,花生购价为每吨15英镑,而在欧洲的销价为110英镑,垄断资本者获利不小。
1960年独立前夕,仅花生主要集散地卡诺有几家榨花生油的作坊,独立后,光大型榨油厂就达6家。有家由埃及和尼日利亚合办的榨油厂,花生包装堆积如金字塔,甚为整齐。垒塔有讲究,指挥有专人。由花生袋铺设的阶梯,皆由工人头顶袋子,拾级而上,攀高至20米,轻而易举。
1977年建立花生等几个国家商品销售委员会。上市花生由委员会先定基价,各地可按行情适当调整,但价格仍然偏低。如1979年收购季,花生官价为每吨240奈拉,私价超过400奈拉。低价收购导致大量花生走私邻国,农民不卖给国家。1979年结束军人统治,新任总统沙加里为首的政府提出“绿色革命”口号,将4000吨花生良种以政府补贴价销给农民。
尼日利亚上世纪70年代年均种植花生112万公顷,80年代降至68万公顷,90年代增为144万公顷。其中1995~1997年平均种植210万公顷,比1990~1994年的平均数翻了一番。其单产,70、80、90年代分别为每公顷609公斤、966公斤、1103公斤,为世界花生最大产地中国同期单产的一半左右,与第二大产地印度相差无几。该国注重耕种,70年代推荐每公顷单施60~120公斤过磷酸钙态的硫磷。
花生在国际贸易中的类型,有尼日利亚等国的中粒种,也有中国等国的大粒种和美国等国的小粒种。一位2018年去过尼日利亚的游客称赞:“这里的花生喜欢炒得特别香脆。”而糖果商反映,如用非真空包装或制作花生甜食品,尼日利亚花生仁保存时间较长。
只是,该国花生出口从1916年的5万吨增至1962~1963年的87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但后来美国育成的“兰娜”型花生品质好、风味佳,贸易量占去世界一半份额,故出口量取代尼日利亚而一度称雄世界。
责任编辑:职钊立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2021/6/21 16:04:20
- “闽”见湘滋味 湖南好粮油飘香福州2021/6/21 14:50:36
- 优质粮食工程答卷优异优粮增加超5000万吨2021/6/21 11:33:04
- 北京2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2021/6/21 11:32:21
- 吉林大米、鲜食玉米福州系列宣传活动启动2021/6/21 11:31:44
- 护航产业发展棕榈油期权在大商所上市2021/6/21 11:30:56
- 山东省长李干杰到潍坊调研小麦收割粮食收储及燃气安全管理等工作2021/6/21 9:45:54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