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微生物“上岗”土地“松绑” 明翔肥业的绿色农业突围之路

2025/5/29 15:32:38周郸宁收藏

□本报记者 周郸宁

麦浪翻涌间,河南省汝南县东官庄镇曹屯村的村民蹲下身,指尖轻轻拨弄着湿润的泥土———几条蚯蚓正缓缓钻动,这在往年板结的田地里可是稀罕物。“自打用了明翔的菌肥,地活了,麦秆壮实,今年估摸着能多打百把斤!”当地村民的笑纹里,藏着河南明翔肥业有限公司用科技改写传统农业的故事。

一捧菌肥激活“土壤密码”

《农书·粪田之宜》中强调“用粪犹用药也”,而菌肥就是给土地开“生态处方”。近日,粮油市场报记者在河南明翔肥业有限公司采访期间了解到,公司以其领先的复合微生物肥料研发技术,推动高质量绿色农业发展,走出了绿色农业与科技创新并行的新路径,为民营企业增质提效提供生动范例,对民营粮企高质量发展给予实践经验。

在明翔肥业的研发中心,显微镜下,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等六种微生物正活跃地“工作”。“传统化肥像‘猛药’,菌肥更像‘生态处方’。”河南明翔肥业有限公司相关技术负责人指着实验数据介绍,“我们联合吴玉光教授团队,历时多年研发的复合微生物肥料,能固氮解磷解钾,吸附重金属残留,还能唤醒土壤里的有益菌群。”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相比传统化肥,明翔菌肥可减少30%氮磷钾用量,肥料利用率提升60%~70%;在河南汝南县曹屯村的小麦田,施用4个月后土壤中重现蚯蚓;安徽固镇县测产显示,小麦亩产量提升9.5%;河南、安徽、海南等10万亩试验田反馈,作物病虫害减少,增产幅度达10%~15%,每亩至少多收100斤。

从田间到餐桌,明翔肥业走出了“科技—产品—产业”的融合路径:一方面,针对不同作物研发专用配方,覆盖小麦、瓜果、蔬菜等多品类;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化帮扶”体系,为农户提供测土配肥、技术培训等全程服务,让农民从“会施肥”到“慧施肥”。

科技赋能不止于实验室。明翔肥业的智能生产车间里,全自动发酵系统正以每天500吨的速度产出菌肥。“按年产17万吨算,每年能为土地减负5万吨化学物质。”河南明翔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俊霞算了笔“生态账”,“这不是简单的数字,是给土壤松绑,给子孙留田。”

一方好肥串起“绿色链条”

随着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求与绿色环保的农业产品需求,企业瞄准了健康消费市场,积极引导和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加强与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积极打造农业技术创新升级,增加绿色肥料的使用率。

在明翔肥业的产品展示区,辣椒、西红柿、富硒葡萄等数十种果蔬的试验样本整齐排列———色泽更鲜亮、口感更香甜、耐储性更强,是它们的共同标签。“我们不仅要让作物增产,更要让农产品提质,让消费者吃出‘小时候的味道’。”陈俊霞说。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明翔肥业不仅专注于技术研发与产品推广,还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之间的密切关系。

“我们不仅卖肥料,更要做农业的‘健康管家’。”陈俊霞坦言,“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到2025年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明翔的每一步都踩在国家战略的鼓点上。”站在明翔肥业的智能中控大屏前,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与全国试验田的监测信息交织成网。“下一步,我们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让更多绿色肥料走进田间,继续发挥民营经济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方面的独特优势,助力我国粮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陈俊霞望向窗外的麦田,目光坚定。


责任编辑:王博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