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为了百姓餐桌上热腾腾的一碗好饭

2019/10/10 10:36:14粮油市场报收藏

  52.jpg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丰收在望。种好粮、产好米、吃好饭,一头连着农民的腰包,一头牵着百姓舌尖上的新期待。  

“稻虾米”“富硒米”“小包米”……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曾经一碗普通的大米迎来新的“打开方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百姓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尝得到的喜悦。  

“虾稻共育”让大米更美味  

湖南省南县地处洞庭湖腹地,是传统农业大县。过去,稻米品质不高,为了扩大市场,一些米厂之间打“价格战”,每斤大米顶多卖两元,利润只有一两分钱。  

“稻虾米”给这里带来了转机。2015年,南县开始选育适宜当地土壤和气候的优质稻品种。每年春天将小龙虾的虾苗投放到田间,初夏时节收完虾,再种一季水稻。“小龙虾+优质稻”的模式,让一亩稻田的平均收入超过3500元,比过去翻了好几番。  

不仅虾肥稻香,生态也更安全。对农药化肥,小龙虾是最敏感的“质检员”,可以有效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  

“2018年,‘稻虾米’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县副县长武深树介绍,目前全县稻虾种养规模达50万亩,年产小龙虾8万吨,“稻虾米”24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南县金之香米业销售总监王敏还记得去年去香港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的情形。刚开始,展台前的人并不算多,王敏便照着“煮饭秘籍”煮出一锅“稻虾米”。“开锅时,大家立刻就被香气吸引过来了!”王敏说,不到10分钟,带去的大米就以每斤20港币的价格被一抢而空。  

“加点功能”让大米更营养  

硒,这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几年前,对于老农民金宝军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如今,喜获丰收的他在黑土地上收获着新“硒”望。  

黑龙江省方正县三面靠山,一面临江,耕地面积126万亩,其中水田达100万亩。世代务农,金宝军靠十几亩水田,一年只有2万元的收入。种植方式单一、农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也曾一度困扰这个“鱼米之乡”。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一项土壤硒分布研究发现,我国土壤硒含量较低,需要外施硒肥弥补不足。  

“让水稻‘吃饱’,才能长出富硒大米。”每年8月,几十架无人机和施肥机在稻田上作业,通过喷洒叶面肥,提升水稻中硒的含量。  

市场的热捧最有说服力。今年,方正县投入650万元,免费为农户提供硒肥和技术服务。全县富硒水稻种植已由最初的1个村、100余户,扩大到8个乡镇、1万多户,种植面积达62万亩。火起来的“富硒米”带动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按顿包装”让大米更新鲜  

“一小包是220克,能蒸出三碗米饭。一次拆一包,正好够三口之家吃一顿。”在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兴德村,物元农场营销总监陆晓泉向记者介绍。  

随着金黄的水稻进入收获季,1000多亩有机稻田收割已接近尾声,一车车水稻正进仓入垛。和村民们过去成吨成吨的卖大米不同,农场把新收获的水稻,带着稻壳储存在仓库里,这种方式在农村并不多见。  

“有订单才加工,带壳储存更保鲜,大米品质更好。”陆晓泉说,“小包米”17.8元一包,不仅方便食用,还利于储存,深受年轻消费者欢迎。每年35万斤的产量,当年就能销售一空。  

不仅卖大米,农场还面向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在他们的客户微信群里,专门的营养师不断根据客户的个人口味和身体健康状况,推出定制食谱。  

为何如此受欢迎?包括陆晓泉在内的农场经营者,都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5年前,他们来到兴德村流转土地、建加工厂,选择有机肥料、人工除草、生物防虫,稻田里还养起了鸭和蟹。如今,农场凭借标准化种植管理和电商销售平台,种植的有机大米供不应求。  

在希望的田野上,欣欣向荣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开启崭新气象。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全国粮食作物订单生产面积增加1200多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增加300多万亩,优质稻谷面积增加150多万亩。各地因地制宜,正在发展多样性特色产业和多种形式的高效种植模式。  


责任编辑:宋立夏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