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古诗咏豆

2020/3/26 16:54:55粮油市场报收藏

(石少龙)说到咏豆诗,很容易想起魏晋曹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写的是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子的秸秆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而最后一句传诵至今,成了人们用来劝戒避免兄弟自相残杀的话语。古诗中,记述或描写豆子生产与食用情景的更多。


诗人记下了种豆的时令。北宋文学家晁补之《阎子常携琴入村》中的“麦未收打催种豆”,说的是麦收前催促种豆的情状。明代大臣张宁《馀清杂兴八首其七》中的“披蓑种黄豆”记的是大麦登场、饭后冒雨种豆的情形。清代宫廷画家蒋廷锡在《豆荒》中写道:“西北多高田,种花亦种豆。夏至二十日,播植唯其候。”清代县官缪庭桂《由江津取径綦江途中杂咏八首其三》也有类似记载:“栽完黄豆刈青麻”。


诗人描绘了豆之长势。以豆苗为例,元末明初诗人王冕《耕读轩》中有“南山豆苗肥”,明代福建按察使胡直《秋日田间》中也说“秋田犹喜豆苗肥”。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云谷杂诗十二首其五劳农》中描述为“离离豆苗满”,诗人洪咨夔在《闲居其二》中描述为“豆苗深没腰”。明代广西参政吴允贞在《种蔬》中描述为“春风时长豆苗鲜”。描写豆苗长势不佳,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自己在南山下种植豆子,看到的是茂盛的野草和稀疏的豆苗。明代文学家顾璘则说“草盛豆苗荒”。明末清初学者彭孙贻在《田家其四》中有“三月豆苗长,麦盛豆苗低”,在《东轩五首其一》中有“雨甚百草长,忧我豆苗瘠”。


诗人喜欢用叠字描绘豆之形象。宋代,诗人范成大《劳畬耕》中的“豆苗绿芊芊”,“芊芊”状豆之茂盛貌;进士孔武仲在《时雨》中的“豆苗蓬蓬粟低垂”,“蓬蓬”为豆之蓬勃意。


明代,诗人李昱《煮豆酌白酒歌戊戌前作》中的“丛丛豆荚生篱根”,“丛丛”喻豆之聚集态。清代,经学家惠士奇《田家行》中的“屋边豆苗垂宛宛”,“宛宛”拟豆之蜿蜒状,文学家胡承诺《田家其四》中的“瓜熟豆离离”,“离离”指豆之浓密样。


诗人还描绘了豆之烹食。唐代边塞诗人王翰《谢李荣惠枣实》中的“晨食甘香宜豆粥”,宋代集贤殿修撰李复《戏谢漕食豆粥》中的“瓦釜贮泉烹豆粥”,宋诗人陆游《杂赋十二首其一》中的“瓦釜晨烹豆粥香”,清代进士陈遹声《滹沱》中的“几处荒烟炊豆粥”,写的都是关于豆子的炊事。


菽为豆类的总称。秦汉以来,“豆”逐渐代替“菽”。但古诗中也将“豆菽”或“菽豆”连用,如宋代仕至礼部尚书等职的李壁,在《四月十八日送连帅毋丘厚卿三圣院即事》中写有“秋种亦已布,豆菽行漫漫”。清代在京做过御史的叶在琦,在《过定兴城观集》中留下“稻粱异色菽豆黄,大车小担来村庄”的诗句。


(作者单位: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责任编辑:高强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添加评论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

回复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