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反馈| 投稿专区| 加入收藏| 注册会员|
热门搜索:小麦粮食视频

提示

您还未开通数字报,数字报会员可免费查看!

粮史

糯稻文化圈的沧桑

这种既好吃又可酿酒的糯米是怎么来的,先人们无法解释,于是归因于上天的恩赐和祖先世世代代的保佑。因此,每逢收获季节,人们一定要把丰收的糯米酿成酒、煮成饭,祭祀天地和祖先。 提起糯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元宵节的汤圆和端午节的粽子,还有各式各样用糯米制作的糕、糍、饼、粥等点心,以及用糯米酿造的甜酒和各种名牌黄酒。 糯米伴随着中国人走过几千年的漫长道路,遗憾的是,...

游修龄

由蔬到食:贫吃富吃红薯粮

孔老夫子当年困蹇,周游列国以求干禄,陈蔡绝粮,没有白面馒头吃,没有小米粥吃,更没有白米饭吃,自说是“饭疏食”,换成今天的话说,就是以菜蔬当饭吃。孔老夫子的蔬食中兴许就有薯芋之类的粗粝食物吧。 莹敏小时候,每次随我往图书城看书,最后总要央我到中山西街与八一路交汇处的烤薯摊上买个烤红薯吃。每次都坚持要分一小半与我,说是“好吃、好吃、好好吃”。并问我:爸爸,你小...

陈录仕

《诗经》里的植物:莫道识得

鄙人文化水平不高,但“莫”这个字还是认识的,意思是不、不要,也是一种姓氏,比如“莫道君行早”“莫笑”“莫言”“莫老爷”。直到读了《诗经·国风·魏风·汾沮洳》,才发现自己并非完全识“莫”。诗中说:“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意思是我在汾水边的湿地采莫,边采边想那小子,真是美得不像话,与那些王公...

王永圣

石粮走笔:古诗咏黍

黍是古诗中与稻、麦、粟一样出现的高频字。黍,又叫糜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淡黄色,故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专家指出,从有正式文字的商代开始,中原地区的大田作物即以黍、稷占主要地位,到西周春秋时,黍稷仍是最重要的大田作物。 黍稷并提的诗歌,总有数百首之多。曹操之子曹丕的《于玄武陂作诗》,写有“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之句,宋代孔平仲《长芦...

粮油市场报活动专区 更多>>

粮油市场报微信公众号

粮油市场报新媒体产品群